浅谈孕育培养不足意识试述孕育创新思维生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5969 浏览:178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之源。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广大物理教师须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好问心理,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断孕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打造创新强国。
关键词:问题意识; 兴趣; 创新
1006-3315(2013)09-024-00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我们国家至今未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而美籍华裔获得者却不在少数,这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先天智慧的民族,但在后天的教育中却输给了美国,这值得我们教育界深思。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而我们的应试教育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谁能在试卷上更完美地回答专家的提问,那就是成功,这使得我们教师都把学生培养成了解决问题的高手。爱因斯坦给我们回答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区别在于:“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正因为有了问题,人们才去追寻答案,去探究试验,分析总结并最终有了发明,有了创新。可见,提出问题是创新之源。而创新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对肩负教育任务的教师来说,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迫在眉睫。
何为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可见,学生在问题意识下而进行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主动的有意义学习,也是积极高效的学习。
当代认知心理学也认为,教师的教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只能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过程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过程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时,正是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过程的开始,学生在问题意识下进行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将不是有口无心的、被动的接受学习,而是学生大脑中认知活动的深水平加工、高效而有意义地学习。
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课堂实属罕见,即便课堂上有问题,那也基本上是在教师的刻意引导下提出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缺少的正是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损失的正是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思维的过程!为此,笔者认为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孕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1.建立师生间相互尊重、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乐于提问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满足了基本的需要之后,就有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等。
同样的道理,学生也需要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习、愿意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差生。所以,建立一个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思维才会活跃,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学生也只有在和谐的轻松环境中才能发散自己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才有可能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所以,课堂上,教师需创设一种师生间相互尊重、和谐的教学环境,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提问,真诚地赞扬学生的表现,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幼稚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只有尽可能地建立良好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思考、提问、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提问,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利用趣味物理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增强物理学习兴趣,培育问题源泉

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如果对物理现象有浓厚的兴趣,自然会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他所想到的问题,超乎寻常地探索物理世界的真谛,教学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发展一般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人们往往被新奇的现象或新颖的事物所吸引,产生认识倾向,这是好奇、有趣;乐趣是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会因不满足仅仅停留于观察事物的外表而去追寻它的本质规律,这就是乐趣,乐趣阶段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的特点;当乐趣与其奋斗目标相结合时,人的乐趣便发展成为志趣。可见,让学生对物理的相关学习与探究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产生的根源,只有不断地保护好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好奇心,才能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的源泉。
要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与探究产生持久而又强烈的好奇心,那绝非易事,笔者认为,经常采用趣味物理教学是必不可少、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趣味物理泛指有趣的物理知识,它包括自然界中奇妙的物理景观、设计巧妙又生动的物理实验、物理学家有趣的探索故事、物理知识的奇妙应用等,它囊括实验、魔术、故事、科学趣闻等,集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先天就有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反应,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人类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特有心理倾向,也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求知本能,这就是好奇心。任何人都具有好奇心,所以学生对趣味性强的物理现象自然会有好奇的心理。趣味物理由于它的奇特性、新颖性、趣味性的特点,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学生迸发出许多的问题。好奇心会使学生不满足于只观察事物表面,并驱使学生去对问题寻根究底、追寻事物的本质规律,由此产生探索的乐趣。经常性采用趣味物理教学,则乐趣就慢慢地发展成了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把一个生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不断的加盐并搅拌,观察、思考所发生的现象,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学生在不断加盐的过程中会惊奇地发现鸡蛋竟然浮起来了!此时,学生不但能深刻地感受到浮力的存在,而且惊讶于实验现象的出现,思维瞬间被自然地打开,许多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便会突然从脑海中爆发出来。比如:浮力的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物体的浮与沉等问题。学生的好奇心会驱使学生继续带着问题去探索浮力的相关知识,追寻物体浮与沉的本质规律。在此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被动地进行探究活动,而是自发的、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此时的探究活动也便成了学生的乐趣。长此以往,乐趣便可发展成兴趣。可见,经常采用趣味物理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主题与素材,是学生提问的源泉,可谓一举多得。

3.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一个学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自发地产生了质问“为什么”、“怎么办”等认知需要时,并具有进行探索这个疑难问题的愿望和心理时,他就会集中全部精力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当中,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在这种状态下,大脑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高效的、主动的自主学习,经常可能出创新性的探究成果。
为此,教师首先应时常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要求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鼓励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要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是教师应教导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特别是对于与脑海中的前概念相冲突的物理规律,更应通过实验一一探究竟,眼见为实。我们的古人就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有的甚至还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从同一高度自由放下的两个铁球,质量大的会先落地。而这统治了人类几千年的错误思想被伽利略所质疑,并被他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所击破。哥白尼大胆、勇敢地质疑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提出“日心说”最终成功地否定了“地心说”,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不要盲目崇拜与迷信各种所谓的权威思想,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要有提出疑问的勇气。特别是对于学生接触的新兴事物或现象与其脑海中的概念相矛盾的时候,更应追问这是为什么,或者提出相关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这样在不断的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与质疑的精神,进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4.启发学生应用多种提问方式,使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初级阶段时,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不具有较高的探究价值,有的可能是幼稚的,在此情况下,教师切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教师的否定很有可能把学生仅有的一点质疑精神扼杀在萌芽状态,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尽快发现学生所提问题的亮点,及时鼓励与表扬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当学生不太善于提问时,作为物理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物理情景,营造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氛围,尽可能使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某一物理现象源于:论文集www.618jyw.com
进行提问比赛,谁提出的问题质量高、数量多能获得一定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
另一方面,物理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恰当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力争提出的问题问得准、问得巧,问出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善于提问的话,以下几种常规的物理提问方法务必使学生掌握。
(1)针对现象进行追踪性提问法
对于某一物理现象,学生如果看见了而不去思考,在他的大脑皮层中只是感知了此物理现象,但没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学生对此现象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所以,对于物理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现象的发生条件、探究方法、现象的本质规律、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提问。如果学生提出这些问题能自己通过探究学习一一解答,这样的探究活动当然是最成功的;如学生对提出这些问题不能解答,那他就会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主动的、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印象也是深刻的。如当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看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时,学生就可提出常规性的问题:这个现象的特点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此现象类似?这个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探究这类现象的本质规律?这类现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问题。
(2)针对现象进行归纳类比提问法
归纳类比的方法提问,既总结了旧知识,也拓宽新知识。归纳类比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归纳出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如学生在观察蒸发和沸腾的现象时,提出问题——蒸发和沸腾有何异同点?再如学生在学习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时,提出问题——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有何异同点?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它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逆向思维提问法
逆向思维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法拉第在认识到电能生磁之后,应用逆向思维并提出问题:磁能否生电呢?这一创新性的提问最终导致了电动机的发明。物理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提问,并对问题加以分析与判断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如学生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后,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并提出问题:光能否逆向传播呢?光逆向传播的规律又是怎样的呢?再比如学生在初次接触力的概念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被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时不但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还错误地认为球受到踢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踢”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提问与分析论证。针对此问题,学生首先可假设踢力存在,然后提出问题——这个踢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再逆向思考,有的话,那必然是脚啦,再根据弹力产生时两物体必须相互接触的条件,这就可得出脚与足球一起在空中飞的谬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年第10期
《蒙台梭利育儿课程》编委会.如何激发孩子读书和学习的兴趣[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