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上海上海试水高中国际化课程喜与忧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6481 浏览:211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上海市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愈来愈多的市民开始为子女谋求国际化的高质量教育。近年来,上海市高中开设国际化课程的发展势头迅猛。据报载,截至2013年5月,上海已有15个区县的33所普通高中开设约18类国际课程。其中的18所公办学校中,有15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3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其余15所为民办高中。据上海市教委2011年各区县普通高中阶段国际教育办学情况调研数据显示,在高中“国际班”就读的中国籍学生人数经由3114名增至6113名,占上海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由2%升至4%,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这样的增长速度不得不令人惊叹。
上海市教委出台的规范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工作的指导文件,作为国内第一份指导、规范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班的意见,将为上海市高中国际化课程的健康发展及时指明方向。国际化课程及“国际班”的定位,受生源、收费标准、课程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把握国际化课程的性质,不仅是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的途径,亦能帮助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618jyw.com
广大学生、家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生源质量

目前上海市高中国际课程班的生源呈良性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进一步对入读国际班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更多的优秀学生正投身到国际课程学习中来。不少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国际课程班不断涌现学业水平相较普通班更为出色的学生,民办高中国际课程班的入读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入学分数超过示范性高中录取线的学生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这对不断提高国际班的生源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提高国际课程班生源质量有助于纠正社会对于国际班定位的理解偏差,达到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的良性循环。
上海市教委要求,公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学生的遴选由学校采取面试、签约的方式自主预录取并公示。这一制度突破了以卷面成绩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招生方式,更加符合国际化教育的趋势。另一方面,获得预录取资格的学生,仍需参加本市初中统一学业考试并达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招生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方可正式录取。这样的规定对保证国际课程班学生的文化课业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先面试、后笔试”的录取方式是否有待改进尚值得商榷,由于面试对于校方而言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多,若将面试时间调整至中考成绩公布后,可以事先筛除未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生,或许这样可以为校方节约一定成本,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也更符合面试惯例。

二、收费标准及招生机制

国际课程班的收费标准和招生机制是否公平合理,是依法保障符合学业水平要求的学生选择权、维护教育公益性的重要方面,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更是如此。以往在许多人印象中,接受国际课程教育是高收入家庭子女的专利。以上海市某高中为例,普通班学生每学年学费2400元,而国际班学生高达8万元,相差30余倍。可喜的是,在市教委指导意见的保障下,国际课程班在收费标准上将朝多种层次的方向发展,这将赋予来自更多家庭的学生选择机会。按照市教委要求,初中毕业生可以自由选择普通高中的国际课程班,无需额外缴纳费用。公办普通高中不得向国际课程班学生另行收费;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学费必须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这些趋势对于高中国际课程班向普适化转型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一些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的高收费问题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外省市部分学校更是出现了与营利性留学机构合作的情况,这一做法在社会上倍受质疑。不少人士认为,利用公办学校资源、占用学校招生计划名额却又收费奇高的国际班,是对公共教育资源的一种恶性挤占。尤其是在国际班生均年收费高达7.5万至10万元的情况下,大量工薪家庭子女将失去公平竞争、正常接受高中教育的权利。更有专家认为,谋求暴利的“国际教育”背离了我国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导致新的教育不公。公办教育主要职责是普及,其应当达到的目标是均衡,即使在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下,仍不应背离这一原则。当然,如何激励公办学校在盈利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保持高度的办学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倪闽景处长指出,公办高中若想认真保持国际课程班的质量,甚至有不盈反亏的风险。相比之下,民办学校在收费方面则可适当因校而宜,广大家长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对子女的期望选择入读。但是,学校应当保持费用支出的高效合理性,确保收取的学费用于维持学校安全稳定运作、改善教学条件、聘请优秀师资等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定期做好审计工作。这方面也可以考虑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其中,以保障家长知情权。
上海市教委指导性文件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不得以开设国际课程班为由减少原来高中招生计划数。根据要求,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招生计划均单列,实行学校自主招生。公办普通高中纳入本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报考学生须符合当年本市中考报名条件;民办普通高中不仅可以招收符合当年本市中考报名条件并已参加报名的考生,还可以招收部分外地、外籍初中毕业生。教委表示,普通公办高中与民办高中的定位有所不同,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的定位主要是借鉴国际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民办高中则可以更多地考虑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教委的政策充分考虑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不同性质与职能,有助于资金的高效使用,亦符合社会上广大学生、家长不同层次的现实需求。

三、课程性质

从整体统筹的层面上看来,学校应把握好国际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国际课程所面向的学生群体必须予以明确。对于在高中阶段引进国际课程的定位问题,向来有多种不同见解。虽然目前实践中的主导方向仍是以帮助有意向的学生做好出国留学准备为目的,但若以上海市教委提出的开设国际课程试点研究三大价值定位看来,这一现象仍然存在较大调整空间。正如市教委所指出的:“国际课程最本质的东西,一是帮助我们学生更好地面向世界,培养全球意识和竞争力;二是帮助我们学校在世界课程的体系中研究规律找准自身的定位,中西融合,增强普通高中课程的现代性、丰富性、多样性,使本土课程提高质量、更贴近学生发展需要。”这样看来,国际课程的最终受益者应当是全体学生,而非仅是准备出国深造的学生。其存在意义也非仅仅为现存课程体系“锦上添花”,而是一块带来反思与改进的“他山之石”。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入国际课程的学校应加强思考,更好地利用西方先进的教育资源带动本校课程体系进一步发展。这样的转型对上海市高中国际课程班的发展方向将带来巨大转变。 如何协调引进课程与我国现存课程体系之间的差异性,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实践中经常出现引进的外国课程在国内教育体系中“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原因不仅来自于中西方传统教育理念的差异,更受现实中教育条件、目的等多方因素制约。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唐盛昌举例,在许多国际课程的实验学科要求中,包括应用数字化仪器采集实验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等内容,但并不一定每位中国高中教师都具备这些技能;又如在国外,一些高水平的实验学科要求实验时间达到60小时,所占课时比例达到35%~40%之高,但国内相应学科的实验课时比例可能仅有10%~17% 。此外,以笔者在美国攻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时的观察看来,西方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班级人数通常明显较我国少,一般不超过25人,师生比例也较高,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受这些因素影响较大。美国教育部下属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2008学年美国公立中学的平均班级人数为23.4人,2009年全美公立和私立中小学的师生比例分别达到1:15.4和1:12.5。因此在动辄四五十人的中国高中班级里,直接照搬国外的课程方案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措,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师生比例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的客观条件下,要想做到“一对一”的辅导方式也缺乏可行性。一方面,国内高中引入国际课程受种种现实因素制约,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步向国际靠拢;另一方面,学校应坚持对引进课程进行反思与分析。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国际课程的影响意义,是每一所学校值得仔细研究的问题。上海市教委在文件中要求试点学校“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且面向的学生必须是正式在校生,不得另行招生。这为有效扩大国际课程影响力及受益学生群体提供了政策保证。
国际课程班的学生定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学校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同时,应当时刻关注在读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国际课程班学生至少应具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备同级普通班学生同等学业水平及素质。上海市教委明确要求,学生需经过完整的高中学习经历、达到相关课程学习的要求,方可颁发统一的本市普通高中毕业文凭。特别强调了国际课程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政治、历史及地理4门学科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是从政策层面保障国际课程班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决定。入读国际课程班的学生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具有各异的性格、理想及人生规划,但在高中时期都应该树立健康的思想情操、完备的知识体系及深刻的民族情怀,为迎接成年做好准备。
教育国际化绝非教育“西化”,不是一味模仿欧美学校的教育模式,更不是直接给学生灌输西方价值观念。笔者以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应从加强思考能力、接受能力的培养入手,重点在于使高中学生初步掌握从不同文化中汲取有益内容的能力,学会适当的沟通与交流技巧,锻炼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与意识。学校在培养国际班学生时,应始终将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大重点。实践中已有外省市学校成功利用各类素质拓展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通过演讲训练、领导力培养、团队配合、青年MBA等课程提高学生职业意识与交际能力,社会实践、案例调查、商务文件撰写等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样的价值导向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于新型国际化人才的要求。
应当注意的是,高中阶段开设的国际化课程应当注意价值导向。专家提醒:“高中阶段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国民教育阶段,是学生国民性和民族情怀成长的重要时期。”一些学校的国际班开设了马术、高尔夫、交谊舞等课程,在圣诞节、复活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安排庆祝活动,对此,校方应注意正确的统筹安排与价值导向。一方面,根据市教委的要求,“引进课程的基本要求应与本市普通高中生教育教学要求相当”,高中国际班的课程都需经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的审核方能实施。学校在组织学生学习了解西方文化习俗的同时,不应忽视对民族文化的吸收。另一方面,国际化绝不等同于贵族化。开设国际课程班的学校应注意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反对虚荣浮华的不良风气,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国际化”一词的真正涵义,真正做到身心全面发展。
准确把握国际化课程以及国际课程班的定位,是学校在统筹管理层面保证教育资源健康高效利用的必要前提。正如专家所指出的:“引进国际课程,目的是提供本地高中一个借鉴窗口,完善我们的高中发展。”国际化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将为我们未来的基础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