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浅谈浅谈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求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5186 浏览:134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主学习仅从字面上理解即自己主动地学习。事实上,也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接受、理解所学知识时,方能真正地学有所获,在学习、生活中才能灵活运用,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初中生物在许多学生的意识里并没引起重视,学校和家长也往往偏重分数,于是学生一般在临考前“抱佛脚”,拿个过得去的分数哄得父母、教师和自己开心就行了,并没有意识到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学习能力;用书中的知识来解决或解释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不解的现象。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主动学习一门课程,就应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一方面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尤其是课前的导入部分,如采用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从而为一节课的成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课《致同学们》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生物学这门课程,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鉴于此,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准备了“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产生了“原来生物学这么有趣且有这么大的用处”的感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讲《开花和结果》这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同时展现两幅图片(一幅是满树艳丽的桃花,一幅是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附上字幕“花是怎样变为果实的呢?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来引入新课。学生有“树开了花就会结果”的常识,但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经教师作为问题提出来后“咿,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这样很快地就将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节到了最佳状态。“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里,跟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花的结构有关。”于是,这节课就在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氛围中顺利完成了。
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该老师所教的科目,从而乐意去学习。教学实践证明,要让学生乐学,最捷径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你可以用你的真诚去关心他、尊重他、平等地对待他来获得学生对你的依赖,也可以用你的诙谐让课堂妙趣横生来获得学生的喜爱,也可以用你的渊博知识来获得学生的崇拜。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他才会有轻松、愉快的学习心理,也才有积极学习的态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得以延续,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持久性。

二、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要搞好学习,学生光有学习兴趣是不够的,还得拥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学生也才有信心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那些会做笔记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好,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学习起来轻松自在,成绩也比较理想。而部分学生虽然很认真,很刻苦,却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好,成绩不理想,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做听课笔记的方法,如有的一堂课不停记录,却忘记听课;有的只听老师讲却没有做笔记,这样的课堂效率都不高,所以掌握好做笔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现行生物教材中插图较多的特点,我提倡学生把笔记做在书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来指导学生的:
1、书上有的,在书上勾画出来, 并找出关键的字、词、句用醒目的记号标出来。比如:八年级上册开头的第一章中的“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种类约有 150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 ,把这些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内有脊柱的,称为脊椎动物;另一类体内没有脊柱 ,称为无脊椎动物 。” 这样当复习到这段文字时,圈里的文字首先进入眼帘刺激神经,在大脑里打上烙印,当再一次认真复习阅读这段文字时,由于圈的作用,无意间会加深对这些文字的记忆并对其进行理解,而需要我们理解掌握的也正是这些文字。因此,当再现这些文字出现填空时,我们无需刻意去记、去背,也能根据理解到的或利用无意记忆将这些空补充完整,并能灵活运用完成其他类型的题。
2、书上没有的定义、表格、实验的注意事项的内容就做在书上相应知识点旁边的空处。如,脱臼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书上却没出现。我就让学生把脱臼的定义写在书上关节模式图下方的空处。这样在复习关节的结构功能时,联系实际,也就知道了脱臼的定义,加深了对关节结构的理解。
3、让学生在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及理解起来有点难的地方作上记号,并把所举的典型例题写在旁边,附上简单的分析,以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效果,加深知识的内化迁移。如,在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后,知道了“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这个知识点,且通过实验操作,知道“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我在这个知识点处,附上下列例题及其简单分析。
例1、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见字母“q”,那么在玻片标本上的字母实际是( )A、q B、b C、d D、p 解释:这道题学生往往错选答案C,这是对“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没有理解好而出错,实际上这倒像是指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与玻片标本上的上下左右刚好相反,因此正确答案选B。在做完评讲后,要求学生记下例题,并在题旁附上分析:“目镜内看到的物像与标本的上下左右刚好相反。”
例2、小明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的视野中看到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的正,应将玻片( )A、向左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下方移动 D、向右上方移动。解释: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只能移动玻片标本,物像随着移动,而且两者移动的方向相反,该题想把物像向左上方移动,那么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因此选答案C。学生在题旁附上:“镜中物像与玻片标本移动方向相反,看见物像在哪里,就把玻片往哪里移动。 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