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读殊归同读殊归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5216 浏览:198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读书,见仁见智。当我们以清淡的心性行走在《兰亭集序》的字里行间的时候。那委婉含蓄的笔势带来的书镌之美,足以让我们应接不暇,更不用说他那序文的知识美、绘景的形象美、言理的哲思美。这些“美”在《兰亭集序》一文中相融交织无痕、若分彼此有憾。
美之于作者也各有不同。《兰亭集序》中四十一位清谈学士、玄学大家置身清静幽美、乐不思蜀、诗情荡漾的兰亭。其思接千载、遗世独立、之功,容有底止。当无情的时间拥抱他们忘却的救主那一刹那。他们只好再度从动荡而黑暗、疯狂而恶劣的田野里收割遁世情怀、玄学思想,那种欺世盗名的“美”。于是就有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有了 “一死生”“齐彭殇”的超脱。但在这放任自流中却不乏“喻之于怀”,只争朝夕者。而此人就是对现实、对生活有顿悟、有哲思的王羲之。
身处兰亭盛况之中,难免感叹好景难存。而人生在世,也不免短暂如“俯仰”。生活方式虽各有不同,但情感总亦相似。当人们全意于自身追求之时,便会“快然自足”,达到忘我之境。可当这种状态被打破,由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沉浸之中苏醒时,人们往往会转入对人生本身的反思。生命长短、寿夭之事便成为一个客观的存在甚至永恒的话题。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亦是王羲之的抒啸长吟。他以哲理思辨人生:快然自足的乐不过表象,叹不永存的痛才是人生。
既然死生寿夭乃必然之事,那么我们更应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把握当下。如此,四十一名士们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超脱便成为一种虚诞而无实意的意识。作者借古人之论委婉的道出自己“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一扫两晋谈玄虚风。呈现出积极昂扬的精神之美。
在我们深吮文章的精神美的同时,也当吟诵一下开篇的山水图景。作者用12字的篇幅层层叠进,突出时间之难忘,这就是时光之美。接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以8个字精辟的叙述出参与者都是贤能高洁之士,兼具德高望重者与年轻后进,这便是人情之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16个字淋漓尽致的描绘了此地的风景,采用动静、绘声、着色等手法,尤其是以倒影的带状巧妙的写出山势的绵延、竹林的葱郁、流水的清澈以及环境的宁静,这几句极言此地山水风景之美。一群雅士于恬淡的山水中所做的事情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这是何等高雅的集会,这既是活动之美,更是情趣之美,精神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
《兰亭集序》不仅拥有深刻的哲思美,其文风亦质朴自然,一反两晋的骈俪文风,为我们带来清新的感受。作为高中生的课文,这篇文章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知解美不胜收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