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课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学习过程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27850 浏览:123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只有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学”,变只重视结果教学为重视过程教学,学生才会找回学习的乐趣。重视过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主动探求新知,把教材的间接经验通过自身实践去重新发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学生正是通过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各种能力才得以发展。忽视这一过程,就失去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空间。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突出;学习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只有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学”,变只重视结果教学为重视过程教学,学生才会找回学习的乐趣。重视过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主动探求新知,把教材的间接经验通过自身实践去重新发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学生正是通过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各种能力才得以发展。忽视这一过程,就失去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空间。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应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引导其学习,促使其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1. 让学生提出问题数学教学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在教学难点与关键处,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并适度地启示和点拨。总之,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会学生会问。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下几点做法可作参考:
(1)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关心、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问题不断追问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营造一个能够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心,本能地产生认识冲突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
(2)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畅所欲言。注意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再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3)营造浓厚氛围,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4)恰当给予评价,培养学生问题习惯。 教师播种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行为,如何让学生收获“有更多的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问题视角,能提出更好的问题”的习惯呢?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肯定为主的原则,采取具体肯定的策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具体肯定,这种具体的肯定不仅对提出问题的个体,而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指导和精心培育,学生在课堂上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活动充满,逐步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指导,耐心地鼓励,学生问题意识必然加强,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变成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2. 让学生探索新知 新课改的主要精髓是是合作、探索、学习,其中学生探索求知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求知并获得经验和技巧,才能更好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用数学思维去观察生活,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当中。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面对新知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探索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等,其次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一个认识过程,最后由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思维。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快,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 让学生交流思路数学合作交流,是指学生之间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数学语言、动作等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弥补、沟通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多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数学学科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或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正是充分展示这种个性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启智等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4. 让学生发现规律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得来,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前提,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是关键。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收稿日期:2012-09-1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