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5748 浏览:204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入和扩展.两个基础教育阶段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其各自独立性。中小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法的衔接上,如何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中教法,增强自学与自制能力,顺利渡过衔接关,合理的做好了这项衔接工作,我们的教学才会顺利的进行,学生才会很好的接受我们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与教学思想。因此要教好初中数学,必须要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学教学 衔接
多次上过初一的老师都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以小学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很多学生,他们在小学时,数学成绩较为突出,然而进入初中后,成绩渐渐下降,学起来较为吃力。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知识点多了,有的学生还像是在小学时的那种玩劲,学习掉以轻心,遇见理由不会及时请老师及同学解决,日积月累,慢慢进入初二、初三的学习后,难度加深,便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感觉学起数学来难度大大加大,有的甚至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理由,其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为此,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做好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使初中的学习稳步而上升。

一、做好由算术数过度到有理数之间的衔接

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探讨理由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有有理数,因此,以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必须讲清楚具有相反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进入初中后,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进了新数——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引入负数后,小学所学的算术数有了新的名称。小学所学的整数实际上是有理数中的非负整数,小学所学的分数实际上是有理数中的正分数,小学所学的自然数实际上也是有理数中的非负整数。同时要做好有理数与算术数的区别。例如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也就是说,有理数比算术数多了一个符号,如 ,-5.6等。

二、由数过度到代数式

以小学数学的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1)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以学生在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及一些公式如速度公式v=s/t。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l=4a,s=a2等,说明由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联系。可以更方便地探讨和解决理由。
(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许多学生由于对字母a表示数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理解不透,经常错误地认为-a一定是负数,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帮助学生理解a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理由。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符号“-”的三种作用。①运算符号,如5-3表示5减3,2-4表示2减4;②性质符号,如-1表示负1,5+(-3)表示5加上负3;③在某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如-3表示3的相反数,-(-3)表示-3的相反数,-a表示a的相反数。然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亦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和数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a所包含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3)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及列代数式的训练。如:a是正数表示为a>0,a是负数表示为a< 0,某数a的2倍表示为2a等 。

三、由算术解法过度到代数解法

在小学,解运用题采用算术解法,而中学需用代数解法(列方程)。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地位,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量与已知量放在平等的地位,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联系,建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另外,算术解法较强调套类型,而代数解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浅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这是思维策略教学论文上的一大转折。但学生开始往往习惯于用算术解法,而对用代数解法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找相等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让学生明白有些理由用算术解法是不方使的,最好用代数解法,只要找出相等联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就列出了方程,再利用解方程的策略教学论文,就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四、做好算术解运用题向列方程解运用题的衔接

由于初中运用题的数量联系比小学要复杂得多,学生进入初中后,突然面对复杂的运用题感到无以下手。这时引导学生利用小学知识先找到题中最基本的等量联系式,通过基本的等量联系式,由未知一直推到已知,画出树状浅析图,突破寻找复杂运用题数量联系这个难点。最后让学生根据数量联系式列出方程,使学生感受到列方程解运用题的便捷。

五、做好空间与图形内容的衔接

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以直观几何、实验几何为主。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小学四年级给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测量观察已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那么在中学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展开进一步的教学。要让学生逐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论述证能力,逐步向论证几何过渡。在学生学习平行线和角相等的证明时,因为是几何证明入门,学生学习难度非常大,这时需要放慢进度,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有理有据的证明,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解决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既要注意中小学教材的衔接,又要注意学生以小学到中学在学习策略教学论文和学习习惯上的过渡;既要弥补旧知识的缺漏,又要认真巩固新知识;既要面向大多数,考虑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孔艳华,刘彦洪.新课标下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J].中学数学杂志.2007(4).
周云书.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4).
[3]蔡兆生,刘克环.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J].数学教学探讨.2000(5).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镇第二中学)
编辑/李文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