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民初清末清末民初以来高校教育得失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4542 浏览:1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高等院校攀比追溯的光荣历史,有的到古代“书院”去寻根。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两校为了谁拥有原“南高师与大学”的正统继承权而争论不休,原教会学校金陵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等的遗址不足、历史建筑的归属不足,议论纷纷。高等院校一味热衷于新校园的扩建、教研基金的申请,对于管理体制不足、教研质量不足、学术打假不足,则顾忌和回避。
究竟要继承和发扬光大样的教学传统?那时的大学告诉真相和真理?以前的北大、清华、北洋、南开、东大、中大、复旦、交大……今日所谓“贵族学校”?民国以来的高等院校均为“老少爷们儿”的福地?它们可曾是“清贫学子”的寒窗?大学评议会、教授会怎样管理?怎样保障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
《那时的大学》就以真实的我国著名高等院校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试图解开难题的线索。
长久以来,文化教育史,各大学的校史,学府、校园旧闻、学人传记等的,汗牛充栋。,还一部专门考证和探讨“清末民初以来教育管理不足”的著作。本书企图填补空白。
以人类文明史的大视野看来,校园所培育的人文学者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陈独秀、胡适之、周树人、闻一多、朱自清、顾颉刚、冯友兰……科学家吴有训、李四光、钱三强、陈省身、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的价值何止胜过千万座金山银山!
在思想自由、人格独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追求完美的科教大师和莘莘学子面前,强权和金钱的威胁利诱是得逞的。(剩余1074字)
阅读整篇文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