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优化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6444 浏览:214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在学校教学中日益推广,多媒体教学以其呈现方式的丰富性和直观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熟悉错误和操纵不当,提出了“两个淡化”和“两个重视”之优化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阅读教学;语文味
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图片、音乐、文字于一体。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消息结合,变隐为显,缩小时空,使文图融合,互为相济,让语文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然而,我们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课堂上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索,或为追求多媒体教学的热闹,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像、音频等信息。但事实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并不能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经常使用媒体课件教学的班级,其教学成绩竟然不如那些不常使用的班级好;连续一段时间使用媒体课件授课后,假如再使用传统方式上课,学生竟然不再认真听课,对文本也不够重视等等。为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多媒体课件使用的优化对策。

一、淡化“拿来”意识

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上,有部分教师由于教学工作忙或别的理由,常常直接就把别人的课件拿来,照搬到自己的语文课堂中。这种“课件拿来”的做法应该说是相当不利的。
(1)不“邯郸学步”。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既要切忌“学这学那,没有明确目标”,又要切忌“多种媒体的拼凑,以致造成相互干扰”。最好在上课之前,想一想自己这节课要上什么,该如何去落实预定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摆脱形式主义思想的束缚,才不会让自己的课离开文本教学,失去语文课的原汁原味。
(2)不“东施效颦”。由于人的思维形式是不同的,制作课件的过程实在反映的是课件制作者个人上课的思维过程。照搬别人的课件实在就是完全按照课件制作者的教学设计在上课,这和自己平时上课的思路、设计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就拿我的一次上课经历来说吧,我见某教师使用一媒体课件上课效果特别好,于是也拷贝了一份来使用。但结果并非如我所愿,不仅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使得整个课堂有点“乱”。后来我才发现:这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路不同于人家,而且教学的对象也已经转变的缘故。

二、淡化表面形式

语文课是用来品味语言文学的,它与音乐的听觉艺术和电影的视觉艺术有根本的区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为了赶时髦而使用课件,以而将整个语文课堂搞得花里胡哨,失去了语言文字的本位作用。
(1)要与文本背景相合。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策略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进展的。”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千万不要由于找不到同类素材而找一些与文本背景分歧的材料来鱼目混珠。
(2)要与文本基调相合。我们在选择课件素材(诸如声音和图像之类)时,首先要考虑到文本的基调。否则,非但起不了作用,还会带着学生步入误区。例如有位教师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媒体课件,边自己以深情的言语来引导,边配以低沉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一时间,教室里布满了悲伤的气氛,以而也奠定了悲痛的全文情感基调。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引学生入情。

三、重视情感态度

语文课是情感艺术的教育,在培养情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载体,他们的想象丰富多彩,五花八门,而这有助于他们对课文有多样性的理解,培养其独特的审美能力和个性情感。
(1)语文味。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练习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课堂采用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立足于文本的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比较、推敲、品味,再以语言文字、遣词造句、标点格式方面,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正确、适境、情味等。笔者曾观摩过一堂关于《春》的多媒体教学公然课,课文中语言材料变成了鲜活、生动的画面,学生完全沉浸在“偷偷”“钻”“软绵绵”“赶趟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等词语的体味与涵泳。
(2)人情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忌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人机”对话这一狭小的范围内,使整堂课老师、学生忙忙碌碌,似乎达到了多边活动的程度,实际教学效果却令人担忧。由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仅仅局限在把学生引导到设计好的答案上来,是“请君入瓮”,学生也被动地局限于课件设置的“圈套”中,学得被动。

四、重视利用时机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要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媒体课件的呈现也要善于把握最佳时机,要使它的呈现成为整个语文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辅助作用。
(1)适时而行。何时才是媒体课件呈现的最佳时机呢?这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确定。一般说来,媒体课件的运用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或使练习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时机。运用它的时机主要有三种:一是捉住理解需求的时机,教师不要轻易把难点、矛盾交给多媒体,应让学生充分进行读书、思索,产生“愤悱”之情,在学生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再呈现多媒体,才能学生豁然开朗,才能使课堂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二是捉住感情需求的时机,作为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学科,教师要留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最适宜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三是根据课文内容,因文而异,捉住语言练习时机,培养和练习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
(2)适可而止。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必须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语言文字的感悟,又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是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只观看五彩斑斓的视频、图片,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的。假设视频和图片具有这种功能,那么只要让学生天天看电视,看电影就学会语文了,还要教师和课本干什么呢?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熟悉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可以利用的辅助教学手段。
总之,媒体课件什么时候该用,该如何用,什么样的文章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适合等等,都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但每上课必用媒体课件的近况要稍微改一改,不要流于形式,要知道泛用就相当于无用。让多种媒体在教学中有机结合,恰到好处地发挥其应有的功用,那是我们语文课堂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乐清市大荆镇第四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