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教学“间隔”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33007 浏览:1558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应该讲究一定的“间隔”。创设语文教学的“间隔”应把握适度原则;梯度原则;信度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解读文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设;间隔;有效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

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8-0030-02

教学是应该讲究一定间隔的。教学间隔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有三要素:教师、学生、文本。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带着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所以,以教学的实际来看,至少有着以下四种间隔:一是教师学生间的间隔,二是学生与作者的间隔,三是学生与文本的间隔,四是教师与文本的间隔。所谓“零间隔”,应该是指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间隔,同等对话;教师要尽可能缩短自己与文本间的间隔。而对于另两种间隔,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是“零间隔”的,相反,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科学而艺术地创设间隔。
创设语文教学中的间隔应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度”:

一、适度原则

创设语文教学中的间隔应该适度。间隔太小,表面上看学生介入了教学的全过程,但这只是热闹的表象,而内在却是空虚的,教学效果不可能理想,而间隔太大,学生无法介入教学,只能被动接受或是无法解读,这样又可能会导致无效教学。所以,适度为先。
时下,语文教学中间隔“适度原则”把握不当的最主要的体现是拔高。拔高实际上是教师刻意拉大学生与文本的间隔,由于在教学实际中,我们总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拔高作者的思想境界,拔高作品的内容价值,似乎不拔高就无以显示水平,也无以展开教学。试想,本来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熟悉水平就很有限,假如我们的教师还在任意拔高,人为地将文本高高置于学生的熟悉之上,阔别学生的实际,拉大学生与文本的间隔,把文本解读搞得玄而又玄,让学生坠入云雾、如听天书。而且,这其中有些拔高还是“牵强附会甚至强词夺理”的。
就像有教师在浅析《孔雀东南飞》中焦母的思想时,运用的是西方精神浅析大师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述”,应该说,教师的浅析是很透彻的,但太高太玄了,学生也听不明白。由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述”本身就是很玄乎的,不用说与学生之间的间隔,就是和教师间的间隔也实在太大,终极导致文本解读的“无效教学”。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本解读,似乎没有必要上升到什么“论述”或是“主义”的高度,更不必人为地拉大文本或教师与学生的间隔。实在,文本解读一方面应该契合作者的思想实际、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目的,另一方面,是应该契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只能创设一种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教学间隔,甚至有些时候我们在对一些内容艰深的文本进行解读时还要适当“降低飞行的高度”,通过一些辅助手段缩短学生与文本的间隔;一味地“拔高”,适得其反。

二、梯度原则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中的间隔有时确实很大,比如文字艰深、作者陌生、意图深藏、背景缺乏等等。这些间隔都有可能导致文本的无效解读。那么,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铺设桥梁、搭建台阶,在一定程度上来缩短学生与文本、与作者间的间隔,创设一种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适度的间隔。这样,通过教师一步一步的灵活而有步骤的间隔创设,就可以将学生与文本、作者间的原本落差很大的垂直间隔演变为门路式的坡度间隔,这就是间隔创设中的梯度原则。
梁实秋先生的小品文《雅舍》。一节课4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以刘禹锡的《陋室铭》入手,紧扣教材,具体浅析了作者笔下的“雅舍”那“陋”与“雅”的特点,切切实实进行了文本的解读。但是,整整一节课,学生心中的疑问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在我们常人看来如此破陋的处所,为什么在梁实秋先生看来却如此的雅致呢?教师浅析后得到的结论是:雅人有雅舍,人雅舍更雅。果真如此吗?未必。由于这里牵涉到学生对文本创作意图的把握,由于背景的缺失,造成了学生与文本间的垂直间隔过大而很难理解。没有背景性知识的铺垫,没有背景资料做台阶,学生的思维无以展开,无以深入。假如教师能够适时地把背景资料穿插进来,学生很快就会理解作者“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很多人流离失所,而能有一处尽管简陋但还算安稳的住所安身立命,已是十分幸运”的创作本真。
另一方面,当教学中假如学生与文本的间隔过小时,教师也要精心设置障碍,适当拉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间隔,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这是语文教学中创设间隔“梯度原则”的另一种形式。

三、信度原则

语文教学中的间隔需要教师去科学而艺术地创设,而我们创设的间隔必须讲求信度,没有信度的间隔不是真正的教学间隔。如前面所说,我们创设的间隔太大或太小都属于无信度间隔,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时下颇为流行“不足教学法”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由于它能发动学生有效介入教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足教学法”究实在质,就是创设出一种教学的间隔,目的是希望通过不足的引导,带领学生跨越一定的高度。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并不是教师设置的所有不足都是有信度的。无信度的不足设置主要体现为:一是不足的思维价值不大,不值得一问,当然也就没有了间隔,像“文章写了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等等;二是不足的范围太宽,学生无法把握,看似间隔不小,但由于学生没有抓手,实际上也就谈不上间隔,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之类。
“不足教学法”需要教师占领文本的“制高点”,以一节课甚至一篇课文来进行整体策划,设计出一组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逐步深入的系统化的链式不足”。通过这样的不足设置而创设出的教学间隔就是有信度的。通过间隔创设,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解读文本,最后理清作品的思想价值。
【责任编辑:薛春科】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