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18144 浏览:81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古之圣贤就告诫过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一位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要授人以道。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一方面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练习,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推动教学论文、共同提高。在这方面,我们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作出了如下的尝试。

一、在语文课前预习中渗透德育,学生认真做好“三个一”

语文老师在备课时根据每篇课文定好德育目标,然后让学生按德育目标提前完成“三个一”,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逐一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这样就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受到感化。这“三个一”就是:①课前一分钟的演说,每节语文课前指定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文中很受教育的一句话或名句,并说出自己的熟悉;②一个精美语段的朗读,是学生自选的,对思想情感产生强烈震动的语段;③一个作者或文中主人公背景、生平资料的查询,通过上网或阅览辅助资料,粗知其人其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诱发其学习新课文的。这“三个一”不是每个学生都完成,而是根据文体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把任务分到人,分到组去完成。目的就是在老师未新授时,使学生自觉学习,提前受到思想教育。如在预习情文并茂的写景散文《春》时,让全班同学熟背文尾写春三个特点的句子,女生中的一批优等生查询作者的生平资料,男生中的一批优等生打记并背出特别爱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成果时,班长同学在一分钟演讲时说:“作者明是赞美春天,实是告诫我们,把握好我们人生的春天,塑造成领着人们向前走的铁一般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女同学都争着说,朱自清很有中国人的骨气,晚年宁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正是文中体现出的对祖国春天的爱之深,朱自清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更使同学们无不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领悟德育,老师灵活运用“三法”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何种文体的篇目,都来自作者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灵活运用“三法”(诵读法、品味法、研讨法)引导学生把握其思想精华,感受其人性光芒,领悟其人格情操,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而纠正自己思想意识中缺陷。用生动感人的文字来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真善妍媸,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这“三法”不是在每节课中同步进行,是根据文体特点、德育与语基的目标不同而着重运用某种策略使学生受教育。
诵读法,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思想情感强烈的语段或学生自己喜爱的语段,使之产生德育的。那些抒怀浓郁的现代散文诗歌古诗文,老师宜在巧妙引导学生理解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的同时,朗读出并感受其强烈的情感。如《安塞腰鼓》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比拟的修辞策略,通过对阵势、擂鼓、鼓声的描写,文字喷涌出的是黄土高原西北汉子原始能动力和给学生造成强烈震撼的气吞山河的搏击精神,宜组织学生分组竞赛与集体齐诵结合。又如《沁园春·雪》抒发了革命领袖高瞻远瞩、胸怀天下,布满乐观豪迈、必胜的情怀,宜学生独诵,领诵与齐诵结合,既学文又学人让学生充分感受伟人的情怀。再如《岳阳楼记》运用比较的手法写“古仁人之心”与两种登楼心情的不同,进而抒发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心情、语气读课文,再分人、分组比较着朗读,然后反复齐诵表达政治抱负的语段,这样学生也就强烈感受了作者“先忧后乐”的伟大抱负。只有老师根据课文抒怀方式的不同,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才能使学生产生,真正被光辉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人格深深感染。
品味法,是指老师精心指导学生品味情文并茂的词、句,点燃德育的火花。一篇课文给学生以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的是那些闪光的词语和句子。《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的气力和深深父爱,是通过老父亲艰难地横穿铁道的一系列动作词体现出来的;《我的母亲》胡适运用“发抖、又悔又急、舔”等词语刻画出了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最后一课》刻画韩麦尔先生书写“法兰西万岁”神情动作的句子,充分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感情;《藤野先生》中,鲁迅面对老师的照片,点燃一支烟,继续写文章的几个句子,无不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无比崇敬、怀念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每篇课文都蕴藏着潜在的丰富的道德思想教育的内涵。语文老师只有刻苦钻研教材,充分理解驾驭好教材,才能做到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课文中的典型词、句成为德育的催化剂。
研讨法是让学生小组交流那些深含哲理,很受启发的语段,使之感受德育的真谛。人生的很多哲理,不是老师枯燥地说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们对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研讨,而感悟出来的。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都有一个主流方向,教师必须把这样的语段提炼出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不足,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再集中点评。使学生形成思想共鸣,但启迪又各有不同。我们组织学生讨论《故乡》最后一个语段时,设计了这样四个不足:①美丽的海边沙地圆月图与议论句有何联系?②希望与路怎么组成比喻的?③鲁迅先生怎样把希望变成现实?④你人生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道路上又有过作者的那种感受吗?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各讨论一个不足,再由代表同学主讲,集中点评。同学们形成了一个共鸣:在未来的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我们指导学生学习《生命、生命》有关生命哲理的语段后,把最后一句“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改为“愿‘我’珍重第一次”。同学们各抒己见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凸现于第一次,多尝试人生的第一次,更能享受人生的美好和乐趣。

三、在语文课后感悟德育,学生坚持“三写”

“春种夏管秋收”,语文课的德育也正是这样。教师应高度重视指导学生收获巩固好德育成果,不能有“语文课上完了,德育也就到家了”的思想。名家名篇的精神粮食并不是每位同学都细嚼慢咽了,课后坚持“三写”(抄写名言警句,写生活日记,写感悟作文)学生才能把这些精神粮食变为自己的思想,才能感悟自己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心路历程。这一环节对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将发挥巨大作用。
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有的原本是一些名人一生的总结和写照,有的早就成为了学生自己的座佑铭,人生追求的目标,或道德规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我们指导学生天天摘录一句或两句,全期整理成册,每句名言还附有自己精炼的感言,每月进行一次背名句竞赛活动。全期进行一次锦句集展览,评选优秀巩固成果。坚持写好周记,根据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结合课文思想教育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每一个学月组织一次读后感演讲赛,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感悟出课文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
学生作文的文学性进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我们坚持每周一篇小作文,每两周一篇大作文,每期进行两次作文大展览,评出优秀习作上墙报,装订成册。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的第一次》《我看克隆》《上网利弊谈》《以军旗说起》《我给老师送礼物》等写作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写作中思索人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崇高人格,塑造完美自我。
没有语文,德育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也就是说语言文字不能反映社会生活,蕴涵精神生活,就是一个个没有生命力的僵硬方块符号。每篇课文都充分展示讴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笔透纸背地揭露和抨击了生活中的假恶丑。语文老师应该把自己的坚实雄厚的语文功底融入课文的思想内容之中去,正确、全面、深刻地把握那些鲜活的词、句、段。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教语言文字让学生知道它传递了什么思想道德信息,进行思想教育应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坚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自然地被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化,以至影响他们的生活。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谢先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