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德育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9064 浏览:348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地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格,使其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有一定的方法与艺术性的。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依靠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加深德育的渗透,分析好人物形象,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让学生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做事,只有德才兼备,才是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时刻准备着把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道德世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德才兼备
中华民族曾经以优秀的道德文化著称于世,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道德文化却黯然失色。传统文明与现代思想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家园、道德世界面临着种种危机。语文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应当主动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力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许基于这一原因,2011版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知识与道德孰轻孰重?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是多余的。相信大家不会忘记,大学生马加爵向同窗举起的利刃,清华学子刘海洋残酷地倒向无辜的黑熊的硫酸。这一切,犹如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妙语哲思,让我们明白:孩子的品行完全是从后天获得的。
罗斯福说过,“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
人才的含金量最主要在于他的德性而不是他的才能。人们常说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而德育抓不好是要出危险品的。人就像一只木桶,道德就是其中的一块木片,只要缺损了这一块木片,桶里的水将会全部流失。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极具典范性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它融汇了古今中外最优秀的语言文化和经验,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文化内涵,还要学习创造这些文明的大师们洞察事物、思考问题、探求真理、憧憬未来的美好人生经验。
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地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格,使其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艺术性探索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在教学中要主次分明,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源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会。
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二)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我们让学生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做事,只有德才兼备,才是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崇高使命就在于培养一个完整无缺的人;而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德育观念,时刻准备把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来完成教育的光荣使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