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思索徐振宇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5360 浏览:176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大力提倡现代技术教育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兴未艾。公然课、创优课、示范课没有了多媒体似乎就不成课,对教师们的要求中也有一条就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们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蔚然成风,一些教师们甚至热衷到了所有的课都想用上多媒体的程度。在这一番“热”中,我觉得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劣,作一些冷静的思索。
1思索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1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了不起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一些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多媒体教学这种新形式的出现,比如是茫茫沙漠中的一处绿洲。一下捉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上课又有了兴趣,使课堂效率提高有了条件。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往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看到那生机勃勃的“春”,听到那汹涌澎湃的“潮”,感受到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如在《听潮》一课中,我使用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一片海潮声中,屏幕上出现了课题,然后是作者的头像和先容。这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文章所描写的境界之中,为达到学习作者以文字写声音的目标打下了基础。朗读时,我用了三段音乐进行剪辑,前一段是海潮声,以“大海上一片寂静”起用的是杜塞尼的小夜曲,“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又配上了永乐大钟的钟声,最后在海潮声中结束全文的朗读。范读结束,学生们掌声雷动。我想这掌声有一大半是给这段音乐的。可以说这段音乐使得这些难得见大海一面的农村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潮的味道,同时这段音乐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朗读的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1.2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计算机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有利于进展学生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熟悉的难度,变难为易。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比如学习古代诗歌,年代遥远,学生学起来非常枯燥,我在教学中以浅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通过配乐朗诵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以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欣赏诗歌的策略。这些过程教学时都用上多媒体课件,将图、文、意结为一体,用形、声活跃课堂,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很好。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
1.3创造轻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集图片、声音、图画、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图文并茂,声象俱佳,消息结合,它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多种感官,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动画,多姿多彩的图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介入性,以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索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1限制学生思维,不利学生思维的拓展。由于多媒体的“热”,不少教师一哄而上,用多媒体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而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一堂好课就是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渴望。而多媒体在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时甚至是老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利用课件快速地通过形、声传递给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学生高效率地接受了老师的信息,重点突出了,难点突破了,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了。但是学生的想象能力、浅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了吗?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能力是在探究语言的过程中培养的,学生的思维判定能力是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形成的,学生咀嚼着老师咀嚼过的馍馍,如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如何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休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是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索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这种将学生看做是一种容器,将自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做法无异于是另一种“填鸭”,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学习,革新教学论文思维以何而来?
2.2教学素材缺乏,不利课件的制作。这也是很多教师反映的不足,要制作一个课件时,最头痛的就是素材的寻找。想起当时自己制作三年级的《荷花》时,光查找图片就用去了半个多月时间,找同事,问朋友,进商店,上网络,终极找到可怜的几张图片。幸亏当时有一位外校的同仁,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于是以他那里复制了一些,这个课件才得以完成。可见素材这个不足不解决,高质量的课件也不可能出现。
3思索三:多媒体教学的改善
3.1共同配合,联合制作,以利质量。前面提到,制作课件时会出现“会做的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符合需要,要用的不知道如何去制作。”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队伍,这个队伍应由教师和专业的多媒体制作职员组成,也就是“会做的”和“要用的”。这两者单独制作的课件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课件非常精美,但不符合教学的需要,二是能符合教学的需要,但课件“面目可憎”。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两者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制作出精美的,能够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来。
3.2自修为主,加强培训,以利使用。目前,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停留在“低级阶段”,计算机水平不高,造成的不足一是不会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即使制作出来了,也是面目可憎。但更大的不足是别人制作好的课件交给你,也不会使用,有的教师甚至还要请一个操纵员在一旁。这样会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对教师应该加强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不能让他们总停留在文字编辑排版这样的“低级阶段”,而应该鼓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操纵多媒体设备能够熟练到“不经过大脑”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3.3注重积累,素材共享,以利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量是很大的,我感觉制作课件最难的不是技术上的不足,而是素材的不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留意积累各种素材,多准备些“米”。除此之外,还要实现素材的共享。否则,每次要制作课件都来临时找“米”,临渴掘井,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只有平时“深挖洞,广积粮”,才能避免上述不足,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和质量。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如主席所说是“早上点钟的太阳”,其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但道路也一定是曲折的。以上只是我在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受。愿和广大同仁们一起探讨,探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为语文教学服务,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走向灿烂的明天。
收稿日期:2009-11-2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