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少则得,多则惑”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33394 浏览:1562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少则得,多则惑”,这是古人治学的一句要诀。这要诀反映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与效果间的一种辩证联系,是客观规律的反映。笔者以为这条要诀对语文教学特别适合。
为何这么说?由于语文这门作业与其他作业很不同。其他各学科知识系统一般都很严整,逻辑性序列性很强,因此教学目标很轻易明确。而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其知识结构不像别的学科那样清楚,教学要求也没有别的学科那样明确单一。一篇课文,语修逻文可谓包罗万象,一堂课似乎什么都可讲又什么都可不讲,所以一些胸中无数的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造成语文课讲风最盛的大弊端。
实在语文是母语,一个人出生不久就开始了对母语的学习;而入学后课内和课外也都能学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内所学毕竟有限,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此课堂上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什么都讲却什么都讲不深透,什么都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课应特别留意删繁就简,抓准要害,一课一得;即特别留意“少则得,多则惑”。基本知识与、技能应不断巩固、强化,繁琐而实用价值少的内容则该大力删除。
举例来说,字的知识就不能放过。字是根本、而现在很多学生字写得东倒西歪,既潦草又拙劣,加之错字别字连篇,文字功夫特差几乎成通病,据此对汉语造字法就要适当多讲一些(尽管现在很多地方已不把汉字造字法作为考查内容),让学生对汉字造字的依据理解得透彻一些,对字的练习也应更扎实一些。标点符号在表示停顿、语气、词语性质作用及表情达意、提高修辞效果等方面都有独殊效用,有关知识掌握得如何,有没有养成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很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而很多学生对此又很忽视,有关标点符号的讲练就也应多一些,要求严一些。而对课文的“微言大义”的挖掘则应适可而止,作文技法之类也不要讲得太多。比如一篇文章如何开头,列出十几种乃至几十种就没有必要,把常见的几种弄清楚就差未几了。
魏书生老师说得好: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把自己假设为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哪些知识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知识是考试有用的,哪些是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一节课,45分钟,能记住多少知识,即使记住了,这些知识点又有多少能有长期储存于大脑中的可能性;即使能够长期储存,又有多少储存的价值。这样思索,必讲的就少了,这样思索,才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以便学生用这些时间自己读书。语文老师的确应多想想这些,不必讲的就别讲,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锹挖出一口井来,对中小学生无须搞繁琐哲学,参考书上的内容,很多是专家学者探讨的东西,硬灌给普通小学生、中学生,只能越讲学生越糊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切记,语文教学“少则得,多则惑”!
河北容城中学 0717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