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17632 浏览:802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习母语的任务,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引导和传授阅读的策略和技艺教学论文,让学生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并深刻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技艺教学论文后,教师还要组织必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把阅读以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本文以以读为本,注重感悟。注重理解,感受感情。课内引导,课外强化三方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能力
阅读是人们不断接受新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人们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人们熟悉世界、进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以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读为本,注重感悟

纵观小学语文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的思索练习第一题都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重在于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
无论以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来看,还是以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积累、迁移几个阶段。如何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效果?几年来,我的做法是:初读全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内化语言;赏读课文,体验情感。读写结合,注重迁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以读贯串课堂教学的始终。需要留意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只有“导”得得体,学生才能“悟”得真切。如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学生自读两遍便可知故事大意,无须老师再逐句浅析提问。这时老师若能捉住“故意找碴儿”指导学生读书,使学生以中熟悉到狼的凶恶本性,也就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了。在执教《狐假虎威》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把故事讲出来了”。学生找到并念出“狡猾的狐狸是假冒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继而老师又要深层引导理解“假”在这里的意思。颇具匠心地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正确的概念。这些都是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获得的。何须授鱼也!这恐怕就是所谓的以读促悟吧。实践证实,学生读得越充分,领悟得就越深入。因此,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注重理解,感受感情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感彩较浓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后天习得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体验课文中对各种美好的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对妍媸、善恶的分辨能力,形成爱美扬善、忌丑憎恶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态度体验,也就是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阅读教学在培育学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条件。譬如《翠鸟》这篇课文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轻易啊!’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他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这本是一段布满情感的语言。但是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很轻易将理解的重点放在翠鸟住处的特点上,大讲什么翠鸟的生活习性。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远了。实在这段文字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动机到远观希望多停留一会儿,无一不体现着对翠鸟的喜爱。“打消想法”是对“真想”的无奈与失望,“远观”和“希望”又是对失望与无奈的补偿,一个“情”字贯串个这段文字的始终。假如忽视了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内容是语言作用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感情的介入,将会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敏锐。总之,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指导学生以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感受感情,如若抛开对语言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就不可能对语言做出正确、完整的理解。

三、课内引导,课外强化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课外阅读成为人类进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已闯入了全新的人类生活领域。为了是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在实处,我通过组织语文教学阅读实践活动,把阅读教学以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断积累语言,丰富精神生活。
1、一日一首诗。几年来,我将吟读积累古代诗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所任的教学班中,我在全班开展“逐日一首诗”活动。在教室里,不断变换古诗内容。逐日利用录音机播放著名艺术家的配乐朗诵。按我所教年级的不同,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古诗文手册。要求每节语文课前必须吟诵诗词,以保证此项活动落到实处。另外,每学期还要进行一次古诗文吟诵表演或书面知识问答活动。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学生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2、每生三坚持。阅读能力是在阅读练习中获得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就难以丰富,阅读能力也不轻易增强。在我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在课外阅读方面,我努力要求学生做到“三坚持”:
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专题活动。如“读书知识大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互相交流的平台。
坚持集体阅读与个人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在每单元自由选择一篇课文,依据课文读其原著或与之相关的材料,然后在阅读课上进行汇报交流,以扩大知识面。
坚持每人一本读书笔记,每人定期办一份阅读小报,以而既增强了阅读积累,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所涉及的不足极为广泛,对它的探讨和熟悉永远不会有终点。旧的不足尚无定论,新的不足又相继而来。我对阅读教学的探讨和熟悉非常有限,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不足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