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16531 浏览:706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讨的学习能力,需以以下几方面入手:转换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观念,老师要以传播者”变为“指导者”和“推动教学论文者”,老师要以传播者”变为“指导者”和“推动教学论文者”。联系学生实际,指导学习策略,让学生了解阅读的步骤,学会阅读,细致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师生共读,讨论交流,体验阅读美妙的感受。尊重阅读选择,培养阅读习惯。
关键词:转换角色,转变观念联系实际指导策略,尊重选择培养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具体方向是用“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使学生以“学会”变为“会学”,不仅向他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与进展的能力。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独立的,可持续的,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优劣。没有自学能力的学生,老师推一把,走一步,没有自己的行动能力,不可能自由搏击于知识之海中。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讨的学习能力呢?

一、转换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影响、指导着千百年来的为人师者。然而,“传”、“授”、“解”的主题是教师,因此,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老师唱主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这种教学观念和策略显然束缚了学生自主探讨的翅膀。只能让学生无奈地适应老师的教学,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事实上,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思路开阔、思维灵敏,主动地介入学习活动。实施新课程以后,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实现角色转换,以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续”和“进展”的联系。
老师要以传播者”变为“指导者”和“推动教学论文者”。现在,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教学论文者,教师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欣赏等手段推动教学论文学生主动进展。通过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掌握策略永远比学习知识本身有价值,自主解决不足的习惯永远比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祖师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联系,以提高学生浅析不足、解决不足的能力。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学天生为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同等的交流中做“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首席的任务是调控交流和探究的方向,营造交流和探究的氛围,确保交流和探究的效率。新课程夸大的是学生与教师、同学、作者之间的同等对话,教师以人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安闲审美、自主学习,进展阅读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和革新教学论文能力。

二、联系学生实际,指导学习策略。

1、让学生了解阅读的步骤,学会阅读。

我将阅读的基本步骤定为:一、初读感受,感受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词句等等,就是初步感受文章内容。可有疑惑,可有个人所得,为自己进一步阅读奠定基础。二、精读课文,揣摩文章的重点词句、段落。对于文章的重点段落,自己可以深入读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也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三、诵读积累运用。就一篇文章而言,我觉得可以积累好的词句,也可以积累作者遣词造句的策略,也可以使作者谋篇布局的对策等等,将自己读懂的能运用起来,就是学有所获。

2、细致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

在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步骤之后,他们已经能够自己进行独立的阅读活动了,但是学生的阅读效果怎样?我想假如不进行细致的阅读策略的指导,是很难得到保证的。那自主阅读将会流于形式,学生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看似热闹的自主场面,却没有什么效果。细致的阅读指导包括什么呢?
首先,重点关注这样一些阅读策略的指导:勾画法,针对文章中你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勾画出来,对于一些重点的词句可以勾画出来;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同时能自然地在旁边做批注是一种阅读的良好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策略,及时记录自己的心得、感受,正是在阅读中思索的良好体现。所以在阅读时,我们教会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索边批注,形成这样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
另外,语文学科的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欣赏,以及对语言背后情感态度和人文价值的顿悟。作为语文老师,尤其留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语境细读、深读,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深层含义和感彩。“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精策”,学生通过对关键语言的回味品读,可以获取文章的相关信息捉住文章纲要。

3、师生共读,讨论交流,体验阅读美妙的感受。

让学生们自由阅读,并不即是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除了“边读边指导”外,教师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介入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学生们在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学生一起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学生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而不是装模作样地做做样子,或居高临下地进行作秀式的“范读表演”。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同等的介入者身份与学生“对话”,学生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悦读”中学会“阅读”。此时,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体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用“我觉得……”“我喜欢……”“我以为……”等句式来表达,也可以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尊重阅读选择,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我们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就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为学生的学习和进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以根本上讲,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创造性越高,学习的效果应当越好。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定,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比如,初读课文时,我们往往要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同伴一起来分工朗读课文,有时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最难读的句子,或者挑一个自己以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来潜心品读。把读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深读课文时,我们要启发学生去提炼课文的主线,然后开门见山地提出研读专题,以便学生充分地展开有选择性地学习。布置作业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学生在品尝自主选择的乐趣时,也品尝自己探究成功的喜悦,以而激起无停止的追求意念和气力,在不断的自主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习惯。
阅读为学生熟悉世界打开了一扇扇窗口,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应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读书,这才是关键。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徜徉于语文的大课堂中,享受语文阅读的欢快。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