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3799 浏览:110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究性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又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实践,笔者对探究性学习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应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教学论文者。建立同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联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二、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在学生提出不足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质疑问难,增强了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不足,才会去探究解决不足的策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
汉语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如《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以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由于战士们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励。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索、判定,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天生探究不足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天生性。所谓天生不足,不是指课堂教学中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维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天生新的教学不足,使学生探究的兴趣持续下去。有了不足才有思索,有了思索才有解决不足的方法和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天生不足的条件是让学生多思善问,而提出新的不足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创设不足情境所隐含的“不足",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不足贴近思维实际,才能引发其探究。
总之,时代的进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任,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第二实验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