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手段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26483 浏览:1205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人对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近况进行了浅析,提出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与网络信息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倡议,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网络;高中语文;阅读
一、前言
信息社会对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把个人的观点传达到其他地方,也能在瞬间找到所需信息。它为人类打开了新感知的大门。首先,阅读教学的工具、材料超越了传统的方式;其次,在数字化进程中,网络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媒体、新的观察、新的思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必然地走向与电子媒介密切结合的道路,它延伸了课堂空间,逐渐成为新型教学方式。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概况

纵观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常常将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点上,偏重于语言文字的机械练习,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以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浅析,致使布满人文情蕴的课文被拆解成字、词的语文知识和篇、章的文体知识。或者是满堂灌加满堂问,导致语文课教学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老师带着陈旧的条框去框学生,教师和教参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个人感受,理性的浅析代替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很多教师以为语文教学水平体现在考试分数上,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忙于练习应试技艺教学论文,往往以牺牲学生的求知欲为代价来求得所谓的“好成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被忽视的地位,他们独具个性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语文阅读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教学论文的练习。传统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式为“引言披文—分段理层—串讲剖析—归纳整理—温习巩固”等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是把学生当作阅读创造的主体,而是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无条件服以”的状态,原本的鲜明个性被磨平。这种直板式的教学结构很难保证全体学生思维的流畅和连续,语文阅读教学也坠入“标准化”的深渊。
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语文阅读同样源于社会生活,运用于社会生活,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以学生关注的流行文化引入。同时,语文阅读教学与经典阅读休戚相关。传统阅读教学脱离实际,阔别大众文化。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阔别社会实践。就近况来看,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显然无法有效地点燃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的兴趣,更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真正关注经典、品读经典。

三、运用网络手段推动教学论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倡议

1.通过网络实现师生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把语文阅读教学教育带入这个无穷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空间上得以更多拓展。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将成为一个被无穷拓展的概念。实现教师与学生在网上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网上专题阅读论坛,网上批改、评点阅读作业,网上教学评估问卷等等。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参加网上专题论坛,对语言阅读中一些不足可作较深入的探讨,也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拓展了学生阅读和思索的范围,让课外语文阅读有了深度与广度,并且有了专题性阅读与探讨的意味。而教师与学生在网上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将较好地解决传统阅读教学与阅读主体的个性理解相脱节地不足。借助网络,下载丰富、专业、系统的资源,也将培养学生快速、大量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网络备课

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载体和传输渠道,转变了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方式,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阅读教学的媒体由单一的课本阅读更新为课本阅读和屏幕阅读、网上阅读相结合的多媒体阅读。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教学课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教学的信息量更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电子媒介时代也使教学资料的搜集、检索和处理变得简单快捷,备课也变得轻易。

3.多媒体运用

现代探讨表明:人们的大脑获得信息有几种方式,当接受信息时,采用的方式越多,学习和记忆就越轻易。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但是在文字阅读的同时假如加上声音,则会学得更好,假如再有图形和动作,那么效果就更好。阅读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网络概念,通过教师主机的主导,学生机的联网,使课堂中学天生为一个网上的整体。以《赤壁赋》为例,这是一篇集欣赏与哲理于一体的写景抒怀美文,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还能通过文字来感悟内涵和哲理。在教学伊始,一段悠扬舒缓的音乐配着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结合教师对苏轼生平逸事的讲解把学生带入了画面之中。学生的表情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兴奋,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同学们以文字输入的方式各抒己见,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时教师不断将发言的同学丰富的学习成果展现到大屏幕上,如“苏轼诗文中月亮意象的丰富喻指”等,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2]王春平.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思索.小学语文教学,1997.1
[3]唐建.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逐一信息时代呼唤着语文教育技术的更新.太原:语文教学通讯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横垛校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