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中“瑕”与“瑜”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25048 浏览:1102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上风

1.资源共享,互助互利

守旧总是要落后,革新教学论文才能进步。我们语文组每个人制作一个单元的多媒体课件,每个年级制作一本书的课件,并把每人制作的成品上传到校园网上,大家进行共同讨论修改,终极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的课件。即使个别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想制作自己的课件也是非常轻易的,由于与每一课相关的素材都附在成品课件后,只是思路和知识的重组而已。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2.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以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体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一课时,教师把词中的几个场面制成动画,配乐朗诵,这样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配合十分融洽,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3.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授课,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或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便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须多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不足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堂容量自然加大。

4.影视演播,开阔学生文学视野

利用多媒体的放映功能,收集与语文相关的各种影视资料,在阅读欣赏课中进行播放,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文学文化视野,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特别是与语文课文相关的那些影片,以及教育部规定学生要看的影片,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课文、理解课文。如在学戏剧《雷雨》和《茶馆》时,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其中的矛盾冲突,浅析人物性格特点,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中的瑕疵

1.忽视基础,舍本逐末

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四门必备作业,可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就忽视了这一基本能力的练习,使“听、说、读、写”为“看”让路了。课文朗读成了看画面听录音,对课文的质疑全都展示到屏幕上,一节课下来学生主要在看屏幕,课堂笔记反而给丢在一边,更不用提读文章了,如此岂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文字性的东西,不读怎能感知课文内容,如何赏析作品语言,感受作者感情?违背以熟悉教材为基础的规律,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的做法是很有害的。

2.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是通过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产品、新成果的能力”。而多媒体技术则将文章所体现的抽象内容形象具体化,学生不用动脑,长此下去想象的翅膀怎能不退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