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语文课末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32229 浏览:1531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者往往对课的开讲艺术、教学的设计都很重视。由来开篇法多,有以趣导入、导入、谜语、诗词、歌曲导入等。很多专家、教师精心酝酿开讲环节,以期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开讲效果,对中间的重点授课环节更是斟酌再三,出色环节纷呈,迭起,而多数教师轻易忽视的往往是结尾之处。在结课时匆匆结课,草草扫尾是经常有的现象。而我以为:一篇文章的结课也是至关重要的,决不能掉以轻心。一堂课结尾结的好、收的妙不仅能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妙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启迪。
那么一堂课的结尾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并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呢?以下就课的结尾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及具体教学。

一、课末留疑激趣

课末留有疑问,经过教师点化生发,进展兴趣,使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是这样结课的:师:“读了这篇文章,你们喜欢诸葛亮吗?”“喜欢!”“你们想知道诸葛亮别的神机妙算的故事吗?”“想!”“诸葛亮的故事还有很多,都写在一本叫《三国演义》的书里,你们课后可以去看,现在老师只向你们先容其中的一个故事,叫‘诸葛亮借东风’。”“嗬!东风也能借?”“哎!借东风干啥呢?”“怎样借东风啊?”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已经疑窦丛生,新的求知产生了,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于是,老师点到这里就不接着讲了,趁此机会布置学生自己去阅读书籍,去寻求新的知识。后来,据统计,班上的孩子们全部都去看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而且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通读了《三国演义》,孩子们尝到了学习语文的甜头,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以说运用课后留疑,以疑存趣的办法,能使学生对语文保持长久、旺盛的兴趣。

二、课末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

语文教学仅仅依靠几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去思索,去探究。利用课末进行扩展,补充阅读面、阅读量,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学完了《一夜的工作》,可以把有关内容扩展到《回忆周恩来同志》《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鞠躬尽瘁,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光辉形象,不仅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还使课文内容得到升华;也可引导学生联想到《丰碑》《邱少云》《詹天佑》《霍金》《谈骨气》《石灰吟》《过零丁洋》这些记录了英雄、科学家、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云水襟怀、松柏气节的文章。让学生探讨这些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熟悉到他们经历了浅析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之后,达到了完善的自我境界。
学习了《狼和小羊》之后,可以启发学生去读一读《东郭先生和狼》《会摇尾巴的狼》等,以中深刻熟悉狼“残而贪”的共性和不同课文中的狼愚蠢、蛮横、狡诈、负恩的个性,使大家对狼的熟悉更全面。
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同学们都赞叹这一建筑的雄伟、壮丽,同时又为建造速度之快感到惊奇。这样我便引导学生熟悉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量,一些伟大的工程几乎都是集体合作的产物。接着就适时推荐学生去读一读《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相关文章。

三、课末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联想能开启学生的新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形象思维的进展,使学生的熟悉进一步升华。如学习《冬眠》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动物在春天、夏天、秋天的生活情景,由此启发学生熟悉到动物冬眠也好,夜游也好,正常的生活也好,都是为了适应存活。这就使学生由简单的趣闻上升到理性的熟悉。学习《跳水》,可设计这样一个不足:在那样一个危急的时刻,你还能用什么方式及时地救下孩子并使他安然无恙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以多角度来想办法,并与船长的办法进行比较,这样不仅练习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得以升华。

四、课末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学法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获取课文的知识,还要进展能力,比如自主读书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末尾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交流本课学到的策略,用于相关课文的自学,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六年级的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我在授完《学弈》后,利用课末的时间引导他们归纳、总结自己是如何学习文言文的,大家进行交流。然后让他们运用总结、归纳的自学策略或鉴戒别人一些较好的学习策略尝试着自学第二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学生通过自己归纳、探讨学习策略来学习新课文,不仅学会了新课文,还获得了学习此类文章的策略,懂得以后怎样来学习相关的文章。

五、课末引导学生关注现今不足

新世纪已来临,世界形势的进展,时代的变化迫切地召唤着我们要以小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学会关注近况,关注当今不足,关注未来的进展,培养他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意识。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联系近况,利用课末的时间积极倡导学生关注现今不足,比如和平与进展、水资源、环保、拯救、可持续进展等当今世界的一些重大不足,适时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情感教育。

六、课末展示成功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短趣只能一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要使学生真正固趣,就要让学生去感受成功,体验成功的欢快。一个人只要有体验一次成功的欢快,那就会有多次成功的。假如一个人总以发现创造为乐,那么他今后一定有创造的成果。
语文教学是创造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时,要让学生在介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要因材施教,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结课是课堂教学的扫尾结束环节,我经常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在课末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或是展示学生优秀的习作,比如当场完成的书写作业,展示学生课前精心设计的摘抄资料等。每到这时候,孩子们的表情是无比自豪的,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布满自信,字写的越来越认真,摘抄作业设计得图文并茂,一次比一次出色,花样、奇想、绝活越来越多,思维越来越活跃,作品质量呈现上升走势,革新教学论文意识逐渐建立起来,同时还能充分体验到练习形式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使其心理得到满足。因此说,利用课末进行赏析评价,成果交流,展示成功,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愉,树立自信,培养革新教学论文意识。

七、课末揭示中心,升华主题

有些课文揭示文章的中心是课文的重点环节。要使学生的熟悉由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利用课末来揭示文章的中心。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让学生想像:假如小女孩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她家里碰到天灾人祸,她到街上卖火柴,人们将会怎样对待她?她的结局会怎样?此刻适时引入“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生动事例,以而使学生思想熟悉来一个奔腾:卖火柴的小女孩之所以受苦受难,与社会的性质有关,进而熟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八、课末完整品读课文,整体感受,充分体验
当学生已解决了课上的重难点之后,对课文有了更新的、更完整的熟悉,可以在结尾时,为孩子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完整地来感受、品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声音画面的效果,为学生创设意境深远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起儿童的想像,让学生在完整的朗读中体验作者情感的脉搏。例如学习古诗《泊船瓜洲》,在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之后,在课的结尾展示配图,配上悠扬的乐曲,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来朗读,一步步以理解诗的语境进入到诗的意境,继而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总之,课末不应该停留在匆匆走过场的情况,每个教学者都应该充分熟悉到它的重要量,并且要公道利用并尽最大的努力发挥出它的功效,使一堂课“凤头”、“猪肚”、“豹尾”一应俱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