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12820 浏览:561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施教策略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新课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师应着重探讨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语文生活化的教学不足,做到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自然融合,以而落实新课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施教策略
语文教学界对“语文”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等,但共同点就是都包含着语言和对语言的运用(即言语),以语言学的角度看,语文即指语言和言语。语言起源于生活,它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原始人在群居的生活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协同劳动,于是产生了交流的需要,推动教学论文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和进展总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语言反映着人类的生活。人类通过语言对物质世界和精神活动进行命名和指称,使得有形的物质世界和抽象的精神世界都成为了可以言说的有着物。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进展也在不断的变化和进展,每一时代新词汇的产生都是新生活在语言上的反映。以语言中我们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资料,知晓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人的生活。
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哲学命题。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为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他以为:“生活教育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气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果断反对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策略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是进展的,教育也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进展。
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形成学生的品格、底蕴,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要与生活教育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以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介入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以而学到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并使其人格得到陶冶。实践证实: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新课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举措,以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小学语文教材的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育面向的主要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孩子天真活动,爱玩好动的天性都对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教学任务的重要材料。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小学语文教材要生活化。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课文作为教材的全部,知识作为系统,按知识系统组织课文、理解知识。要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转变这种教学方式。把编写教材的着眼点放在增强学生语言能力表达上,加强语言实践活动,课文知识要围绕语言实践活动,内容接近小学生的生活,使其指导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进展。小学语文教材的革新教学论文已经朝着这一方向迈出新步伐。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1]他主张在做中学,学中做。用生活来解读课本,用“人本”来参悟、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与学习的知识库交融,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以而使语文学习布满生活与生命的气味。只有这样,语言才是活的,课文才是生动的,学习才是愉悦的。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整合语文教材,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工具,“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以观念上讲,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之源”的大语文观:以做法上讲,就是把教材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部分,把有限的教材扩大到无穷的生活内涵中,变课堂的有限为生活的无穷。

2、小学语文活动的生活化

小学语文活动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孩子天性,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最生动、最直观、最具体的呈现出来。
小学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练习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主张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强化了主体意识,以而能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实现语文与生活相沟通。
小学语文教师要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广阔的生活天地,把社会生活的纳入语文教学,带领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中开展语文活动。这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小学时代还是一个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个体生活的感悟。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独到观察,亲身感悟,深刻反思,才可能激活头脑中的已有知识经验、事物形象和语言材料,才可能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一气呵成。小学作文教学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思索人生,激发学生写作的。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与自我意识的文章,避免千人一面。

3、教学策略的生活化

语文教学策略的生活化,就是师生共同介入生活化的活动获得对言语的感受、领悟。教师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策略生活化的追求将促使语文教学实现两点转变:一是由知识的传授到言语感受的转变。二是师生联系由主以联系到合作联系的转变。小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创设不足,考虑学生原有的生活基础,并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文章之间建立一种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建构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
例如,学习《谈礼貌》一课,可以让学生了解礼貌待人的重要量,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去体验、实践,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礼貌相待,推动教学论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融洽,社会联系和谐。在班级内建立懂礼貌榜样的评选,推动教学论文大家共同学习进步,这比单纯条分缕析地讲解更有用,学习热情也高涨得多。
当然,并不是每一种文体、每一篇文章都要刻意地跟生活挂钩,但用教生活的理念去教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确实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卷)(第4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