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语文教学革新一把钥匙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15693 浏览:695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史上的一次空前革命。时下谈教育,言必称素质。应试教育像封建科举制度一样,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尤其在语文界,要进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最高,语文如何实现素质教育争论迭起。假如说前些年语文教育的争论还多是圈内人士的探讨商榷,现在则已出现了社会各界,包括家长都来介入的热闹场面;话题也由过去的主导与主体联系、讲练联系、师生活动等几个主要、集中的争鸣,进展到语文教学全过程及与其相关的诸多方面,甚至于练习、考试的有无必要,习题、试题设计是否妥当等都有涉及,内容方面的,形式方面的,不一而足;论辩的风格有的委婉蕴藉,有的锋芒毕露,尖锐如《误尽苍生》(《北京文学》,1998年第3期)。争论有一个倾向:对当前语文教学肯定少,否定多。争论,反映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普遍关注,不能不说是件好事。真理越辩越明。但正如徐特立同志所说,语文教学的不足,近百年未能很好地解决。争论尽管令人眼花缭乱,也不乏新奇独到,但于事无补或收效甚微,学生语文素质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这些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成绩一直不很理想。有人说,学了九年或者十多年的母语反不及只学了一半时间的英语长进快。学校、老师、家长与社会关心的还是考试,语文应试教育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通过各种形式强化了,顶多只是命题及阅卷的花样翻新而已。难怪有人评说,这是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
回过头来,冷静想想,人们看重考试有没有道理呢?有。试想,要了解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有比考试更快捷、可行的手段吗?刘国正先生说:“考试是迄今为止,利多弊少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国际上普遍运用。”(《迫切需要解决的不足》,《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6期)而且,实行素质教育固然反对以应试为目的教学,主张考试制度策略的革新教学论文,但并不否定考试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这么说,考试不是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万万离不了考试。与其空喊反对应试教育的口号而无人理睬,为什么不能借助人们普遍看重考试的心理,借用考试这根“指挥棒”,整顿语文教学“秩序”,引导考试向有利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方向进展呢?诚如刘国正先生在同一篇文章里说的:“我们假如一方面大力提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革新教学论文,把考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弊病制约教学论文在很小的程度,整个教育会有很大的改善。”
在此,我谈谈常被人们提起又极易为人们忽视的试题革新教学论文,谈谈试题革新教学论文在推动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中的作用。

一、命题要与人为善:端正命题思想,革新教学论文命题策略是关键。

首先,试题永远只是对学生所有语文知识水平、能力的部分衡量的思想要明确,试题不可能涵盖一个学生语文各方面的能力。同每一个丰富的个体相比,试题永远只代表共性;命题者自己的知识水准、审美观不可能像尺子一样完全可靠地测出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唯其如此,命题要尽量以各个方面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的测定,力争使考试较真实地反映学生语文知识能力面貌,对其学习作出科学公正的评估。要果断反对那种以为考试就是考住学生、考倒学生、难住学生的思想。近些年来,在各种形式的语文考试中,一些刁、难、怪、偏、出格的试题,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谈语文学习色变,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曾有一则短评对近年来语文试题偏怪、无作用,即使鲁迅、巴金也要被考倒的现象作了有力的批判,言辞固然有失偏激,但也颇能切中时弊。我想,假如命题者真出于要显示自己的水平高,有意想考倒学生,那就真该狠狠批评才对,由于这简直是对我们子孙后代极不负责任的事。明清科举,考题不出“四书”,思想不出朱熹及二程的注解,行文务必“八股”,结果考倒了一批士人,也考出了像“范进”这样的疯子,或者只会死背“四书”硬搬教条的庸才,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
其次,试题既要对学生最少的语文素质有所测定,又要逐步实现由知识向能力型测试转变,还要让测试成为发现学生能力闪光点的试金石。有些试题走入刁、难、怪、偏的死胡同,不仅让学生对考试产生了畏惧心理,而且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泯灭了他们本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试题又怎么能称得上“能力型”呢?语文有读、写、听、说四种基本能力,叶圣陶说:“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但现在的语文试题又有多少能体现这四方面能力呢?(外语尚有听力考试,不少学科如外语还有口试,对学生读说能力进行测试。)所以要转变语文一张笔试答卷定终身,一俊遮百丑的“残废”命题方式。有人以为,作文能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持加大作文比分的观点不在少数。但我以为,作文水平并非一篇文章所能体现得了的,人的写作能力也是各有所长,有人善于写散文、诗歌,而有人善于写议论文、说明文,所以能以一篇文章得失定学生写作能力的优劣吗?能否在一张试卷里安排几种文体的文章或片断写作练习呢?另外,能否增加语文听力题呢?(如概括所听文章大意与主要观点、重要词汇、句子等)在语文考试中能否增加演讲题?当然,这些试题练习如不便一次完成,可将这些内容分散完成。如在高考会考时,安排演讲、听力题,高考再考作文。这些很值得我们去探究。
最后,试题要由客观题向主观题题型转化,加大主观题比分。前些年,语文学科可能是仿效其他学科或是为适应机器化批改,减轻阅卷负担,也实行了标准化命题,主观题比分开始大大减少。但我以为,语文试题客观题比分加大是语文命题的倒退。当然,客观题可以考,但应重在最少语文知识的检测上,要体现《语文教学大纲》夸大的:“语文基础知识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除此以外,语文试题要尽可能严格限制标准化试题,增加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题。在试题主观化方面,同是华文作业和考试,新加坡就比我们先走了一步。有人把《祝福》的测试和考试题型作过一个比较,新加坡方面“全是主观性而需要综合浅析的问答题”,“全是侧重需要综合浅析的表述题”,而中国“在平时作业里,则包含了表述题和‘标准化’的练习,但高考的试卷里,却主要是标准化的命题”,“然而,不管‘思索与练习’如何设计题目,尽管题目设计的如何完整,只因与高考题型有别……而把‘思索与练习’的表述(不足)题视为‘传统’的题型,置于被遗忘的角落”。(谢世涯,《新加坡与中国学生语文作业和考试之比较》,《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7期)让一个个布满生机活力的生命,机械地打对或打错,在限死了的圈子里选此舍彼,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千人一面,学生的聪明才智无以发挥,丰富的思维个性、学习品格和风采无以窥见。在语文试题主观化方面,烟台市带了好头,1998年该市中考试题中标准化试题题量由以前的50降到16,“基本上取消了选择题,灵活运用了填空、简答、文字表述等形式,听话说话题进入中考,试卷主观题数量大大增加”。(沈渭明、刘永平,《以烟台市中考语文试题得到的启迪》,《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12期)

二、阅卷要有宽容之心:要允许革新教学论文,允许“出格”,鼓励创造。

首先,反对以标准答案硬套答题的做法。要像对作文和数学试题有革新教学论文就加分奖励一样,语文试题凡主观题也应坚持这一原则。章熊先生在《谈谈写作教学》(《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12期)中说:“我们教学和考试过于夸大参考资料,标准答案,特别是统考、中考,这轻易使孩子们窒息。我们的写作要鼓励孩子们的创造性,要进展他们的联想、想象的能力,要提倡与众不同的构思。”在这篇文章里,章先生还对有创造性的文章却因用标准答案,过于夸大“统一”而遭“毙”表示深深的惋惜。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