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4960 浏览:184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感受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忽然,地平线上出现了“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洁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比较,给人一种“庄重、妩媚”的感觉。我们可以捉住以上这些词语以色彩、感情、声音及消息变幻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以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二、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浅析课文、诠释不足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
奥地利心理浅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忽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很多波涛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捉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体现的主要人、景,捉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诱导学生阐发、品味。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思索练习”,设置想象、联想的门路。如《荷塘月色》第二题:“作者是捉住荷塘月色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并联系写作实际说说假如不这样写,还可以有怎样的写法,效果会怎样。”这是指导和提示作想象和联想操练的,施教者可以根据题目设计出各种有益于想象、联想的练习台阶,使学生得到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

三、培养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以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感受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感受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作用,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进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

1.有声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要规范,教师要用普通话,切忌将方言、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二,要有科学性,教师对不足的浅析和熟悉要完整、严密,对所教内容要正确无误,切忌含糊其辞;三,要富有美感,语文教师要适当选词,善于修辞,巧妙组合,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四,要抑扬抑扬,讲到哀痛处要用慢速降调,讲到激愤处要用快速升调,讲到一般叙述处则用中速平调。

2.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指教师的眼神、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着鲜明的感彩,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如讲“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时,教师加以手臂舒缓起伏动作和远视的眼神,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中,使之意会到草原的无边无垠。
以上谈了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几个因素,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端正教学思想却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并走出应试误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