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深化审美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33074 浏览:1550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这一任务写进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明它是党和国家的意志、人民教育的大政方针,应该且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是以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出发提出的。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比较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无意识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这是需要认真反思的。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学生思想贫乏、苍白,情感贫弱、无力,阅读能力差,作文缺乏想象力。在同学中愈演愈烈的“动画片热”“游戏机热”等,这些热门的形成自然有种种理由,这些学生企图借助欣赏动画片轻松片刻,缓解紧张的学习节奏,这无可厚非。但透过这一现象,我们不能不看到整整一代人审美情趣的失落。究其理由,这与语文教育忽视对学生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有直接的联系。审美教育的缺乏严重制约了语文教育的进展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何转变这个近况呢?

一、找准途径,体现美育上风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很多,语文教育是主渠道之一。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宝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所以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上风。假如一些老师习惯于只把那些意境优美的文章看成是字词句段的堆积物,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学习惯性的定势,久而久之,学生学语文的路越走越窄,甚至会出现感性和理性的断裂,成为没有灵性、缺乏创造力的机器人。这样的人肯定不符合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以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进行美的教育,将语文教育和美育结合起来。它不应仅仅体现在一两篇课文教学的“艺术处理”上,而应该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二、找准“美点”,启发心灵

语文课文是以语言为工具的,占课文多数的文学作品更是借助形象化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学生通过课文鉴赏美和感受美的时候,都是在作品语言美和艺术感染力的熏陶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育时就应捉住语言,找准“美点”。要着重浅析作品是怎样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明而深刻地刻画人物形象、描绘景物事件、展露社会生活本质的,使学生对思想内容美的理解寓于对语言美的深刻感受中。

三、创设情境,在语言练习中深化审美教育

如《美丽的公鸡》是一篇富有童真情趣的童话,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童话情境:表演公鸡挺着胸脯的样子,让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表演中,熟悉公鸡以丑为美的体现,得出公鸡很骄傲的审美判定,感受作者描述童活故事的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策略,结合对童话情境的审美感受,充分感受情境美,激发情绪,展开语言与思维相结合的阅读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牢牢捉住比美这一主线,进行表情朗读、品味词语(冷冷的)、分角色朗读等语言练习,看出公鸡很骄傲,没礼貌,语言不美;以表情朗读中感受公鸡以丑为美,引人讥笑的语调、语气和神态;以品味词语(冷冷的)中感受啄木鸟比较美(外表美)的冷淡,不予理会的感情;以分角色朗读中,感受美与丑较量的情感冲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文道统一的巧妙体现,语言推动教学论文了审美观的形成,审美教育的渗透推动教学论文了语言的进展。多种形式的语言练习,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作用。

四、创设情境,在语言练习中形成美的观念

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渗透审美教育的着眼点,是引导学生在情境观察和语言练习中,使审美感受向审美鉴赏和形成审美观念方向迁移。在《美丽的公鸡》这一篇童话,以模仿老马的语气中,理解“美”的真正内涵——美不美不在外表,要看能不能帮别人做事,这是学生逐渐以情境观察、语言练习中透过表象,运用概念、分辨妍媸、形成审美判定的必然结果。这时,学生已深深熟悉到公鸡骄傲一断愧——难过——后悔一改正的心理变化过程;熟悉到公鸡不仅有外形美,有勇于熟悉错误的勇气,还有用行动改正缺点的心灵美,且终于由比美向打鸣转化了。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公鸡心灵美(打鸣,为人们做事)的喜爱感情,形成了对公鸡美丽的完整熟悉,提高了审美能力。这种语言、思维、审美、情感相统一的语言形式,体现了语文教学深化审美教育的需要。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