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中古典小说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6950 浏览:23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古代经典小说教学要避免教学内容的“繁、难、偏”,简简单单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轻轻松松地读小说,学知识,懂做人,养情趣,明事理,提高多项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古典小说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行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初中语文课本中古代经典小说共四篇(《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这些篇目全部集中在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所选篇目为经典长篇节选,这些课文,容量都较小,人物集中,个性鲜明,情节单纯,结构紧凑,故事性强,情感性强,针对性强,可读性强,文质兼美,易为学生接受与理解。因此,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捉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点,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阅历、认知水准、思维能力、情感体能、想象思索所能达到的水平,紧扣小说的三要素,避免教学内容的“繁、难、偏”,简简单单地进行小说的教学活动,以而使学生轻轻松松地读小说,学知识,懂做人,养情趣,明事理,提素养。
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以奠定“学生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的基础”。在语文素养中,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源于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另一方面是很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文本,具体不足具体浅析,有的放矢地进行古典小说的教与学,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多项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通常我是这样进行古典小说篇目的教学活动的。

一、以人物品读为中心展开古典小说教学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先容,又可以是具体的描写;既可以写人物的外貌,又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又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又可以侧面烘托。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联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联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历史背景等。
教学中解读人物我一般采用下列几种策略。
1.加强诵读,品味人物,感悟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的细微之处,使学生产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

2.揣摩细节,熟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丰富性、复杂性,感受人性的多维性。

3.剖析小说的环境、人物肖像描写和作者的叙述性语言,探究任务性格的社会性。

4.熟悉小说中比较、呼应、悬念、铺垫、穿插等手法对体现人物的作用。

二、以作家角度延伸展开古典小说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即是全豹。不妨借此机会,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课文《智取生辰纲》只是《水浒传》中第十六回部分,将七位英雄智取不义之财,而杨志费尽心机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先容《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关心杨志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联系。教师的“领”实际上就是“导”,是以学生的“学”出发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培养学生发现不足、解决不足、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读写结合展开古典小说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以写促读。篇幅较长的小说,可编故事梗概、故事提纲。学生喜欢杨志、孙悟空等人物,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去试着浅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采用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课本中所选的小说,除了在思想上给予我们启迪教诲,在情感上给予我们熏陶感染之外,在写法上更能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如《智取生辰纲》中人物心理的刻画,《范进中举》中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些写法都是我们在文本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上佳之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说应以关注课外读写为落脚点,以写辅读,以读促写,以达到强化思维、练习表达、积累思想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采用下面的策略来具体实施。

1.评论小说的内容或写法。

2.点评故事中的某个人物或其行为。

3.对小说中某个细节发生联想和感触。

4.延伸续写法,对一些结尾蕴藉隽永的小说,续写故事。

四、影视欣赏法展开古典小说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必将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小说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上风,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采用多媒体手段,直接播放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给学生观看,可使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外貌、语言、动作、所处的环境等方面有直观的了解。对文中特别体现人物的情节,可以重复播放。这种策略比学生读文字小说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人物和小说的理解会深刻得多。以课文节选的《杨修之死》中的情节描写为例,几个情节的展示让学生倍感兴趣,待看完影片后,再让学生读文本,学习中的疑惑就会烟消云散,而且对人物印象深刻,记忆长久。
当然,我们不能以影视的欣赏来代替文本的赏读,必须始终把文本的赏读放在第一位,影视有辅助作用,在教学中的运用要把握好度,主次分明,明确影视在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五、新课程背景下古典小说阅读教学方式的探讨与思索

1.新的小说阅读教学方式明确了在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让学天生为阅读的主人。

课堂上老师彻底转变了满堂灌的教法,老师起的作用是推动教学论文、组织和指导,实现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转变为主动搜集、浅析、筛选、归纳和整理资料,主动探究、主动吸收知识;由偏重于机械记忆转变为探究过程,注重培养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

2.新的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要体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思想。

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以读、以写促读的目的,实现阅读写作的良性循环。

3.新的小说阅读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联系的建立,做到资源共享。

新的阅读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我解决,完全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但由于学生手中资料、个人文化的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气力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不足。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个(或每组)探究的课题有限,因此,分组探讨是开展这一教学方式的最基本形式。学生之间必须合作——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以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讨出未知的知识。

4.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多种文本解读的论述及策略。

文本创作活动及其成果、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和主体的个性紧密相连的,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个性,夸大人文精神,夸大尊重人、理解人。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允许教材解读的多元互谐。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以多元文本解读论述和策略武装自己,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发挥主导作用。

5.教师解读文学文本必须运用艺术思维方式。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作用诠释的不确定性。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来描绘的,因此教师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去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作用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策略,就能够有效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也轻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解读文学文本必须运用艺术思维方式,这是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关键。

6.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师必备的技能。

在古典小说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影视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掌握要熟练,教学才能正常开展。
总之,无论是小说的教学还是其他文体的教学,其教学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老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1]小说教学的探究.云南教育.2007,(5).
[2]新课标下小说的教学.云南教育.2007,(9).
[3]新课标下小说的教学方式探究.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8,(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