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26233 浏览:1193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进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具体文章内容,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健全人格。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体现

(一)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在感知课文的同时,自身的人格受到熏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而所谓“熏陶感染”就是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其精神培养(包括人格培养)自然而然地感受真善美的抚摩、沐浴、滋润,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
其次,捉住课文中一些值得留意的不足引发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辨妍媸,明是非,领悟高尚的人格。例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我既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又让学生以今天的素质教育的眼光评判孔乙己的悲剧性格,同时结合当今社会一些现象剖析身边类似“成亨酒店”的冷漠。

(二)体现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般都采取比较直接的手段,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联系。苏轼的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炼的技艺教学论文,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进行正面思索。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也可捉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人格教育。

(三)体现在师生的同等对话中

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联系。这种人际联系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宽松氛围下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培养独立人格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进步的起点。初中生年纪较小,心理上还处于逐步成熟阶段,面对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有时候信心不足;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有着自卑心理,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人物形象,语言和作者的故事等方面进行浅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愚公移山》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比较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对移山的不同态度,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愚公之所以能移山,关键在于树立“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的信心,这种坚定的信念使他移山成功。让学生横向思维,熟悉今天我们要搬掉学习上的“大山”,摘掉“差生”这顶帽子,就必须有信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迎头遇上。
在重视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熟悉,不要人云亦云,以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辨析能力,以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写作中,不以条条框框规范学生,在所要求的范围内,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思绪如天马行空,小小的习作也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树立远大的人生观

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是推动教学论文社会进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竞争是残酷的,遭受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但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长的庇护下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承受能力较差,意志较脆弱。在学习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缺乏抗挫折的能力。这不利于他们介入21世纪的残酷竞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品的背景和课文丰厚的内涵等,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在教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我让学生了解舜等六位古代伟人虽出身卑微贫贱,但经受了艰苦的磨练后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深刻感受成才的“艰苦磨练说”,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以而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是一篇挫折教育的绝好教材,让学生学而有得,熟悉到古人成才尚且如此,今天,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更应有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立志成才。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当代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的,是家里的小天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单纯。在教学中,我常通过语文课丰富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生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要求学生反复品读“父亲”在特定环境中送别儿子,并艰难翻越栅栏去买橘子的背影,浅析其中包含的“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明确了这是一种舐犊之情——拳拳的父爱。上完这课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一篇反映父母亲情的文章,学生普遍能写出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来,流露了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健康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气力,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点。新《大纲》也明确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有兴味,释放活泼的性格,得到积极人格实践的机会。每当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时,要求学生亲身制作小礼品什么的,表达心意,不忘养育、教育之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要借助语文教材中丰厚的知识资源,借助一幅幅动人的“语言的图画”,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熏陶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四周的人的真挚感情,明确人生职责,达到对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目的,让健康而理性的光照映射情感的天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