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心任务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1408 浏览:96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进展思维.以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感教学被重视的程度.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就非常重视语感的练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练习,我以为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就是对语文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当代探讨者以语文教学论角度指出:“新一代语文学家是努力以语感和语感教学为核心,建立一整套语文教学新系统,他们把语感教学看作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视,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

一、重视口语练习,初步形成语感

语感有不同的层次.儿童入学前,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获得了言语的感性经验,这是低层次的语感.入学后,儿童除继续学习口头言语外,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继而学习语法规则,取得言语的理性经验,语感也就进入了较高的层次.
根据儿童语感进展的层次性,以儿童入学起,我就加强了孩子们说的练习,例如,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天,我要求他们每个人作自我先容,内容包括自己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家住什么地方,家里有几口人,自己有什么爱好等.这样,不仅增加了我对学生们以及学生们彼此间的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对规范、完整地表达有了深刻地熟悉.
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上语文课时,我还时而进行说话练习,或结合生活实际发挥联想、想象,说一段话.通过循序渐进的口语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能力.

二、加强朗读练习,培养学生语感

古往今来的语言学习经验表明,反复诵读,是感受和建立语感的基本途径.我国传统语文学习注重朗读成诵,反复揣摩,例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科学价值之一就是感受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无声的书面文字符号变成有声的言语,有利于感受课文的思想作用和情味,有助于形成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琅琅成韵的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观协调活动的过程,也更是全方位感受和感受语感的一个基本方式.
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精粹诗文要倒背如流,对课文中的出色段落要朗读成诵.另外,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各种有益的文学读物,由于语感练习的基础,是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培养他们对字词句的感受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新词语,第一、第二次接触时可能不懂,到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接触到时,这个词就比较熟悉了.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寻语段关键词,吟味文章的开头、结尾,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境,辨析词语的感彩等.通过这样科学有序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浅析能力,以而形成高级语感.尤其是课外阅读,更轻易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增加言语实践,锻炼学生语感

语感是一种言语感受经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和进展起来的.离开了言语实践活动,语感的培养就无以谈起.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以讲为主,有时甚至整节课独占讲台,把自己知道的、教参书上看到的一股脑儿灌给学生,而且把大量的作业留给学生课外去做,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事倍功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实际上,学生只有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语感才能逐渐形成.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们语文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言语,尽可能在课内给学生创造听说读写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课文语言的过程中练习语感.

四、进展直觉思维,丰富学生语感

直觉是语感最明显的特点.就表达而言,主要体现为语言使用者能在不假思索的状态中驾驭语言的各种要素;就理解而言,主要体现为对话语中各种微妙复杂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进行直觉性的领悟.例如,阅读一篇文章,未用语法规则和其他语文知识去专门浅析,就能比较正确、灵敏地判定其正误优劣,发现哪些词用的好,哪些段落写得精妙,哪些地方特别感人,这种判定主要靠直觉思维.它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累积的经验为依据的.为进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引导学生总结在交际活动中和课文中学到的言语经验,及时捕捉言语活动中的灵感,为语文创造性地学习引路.

五、总结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感

在小学生对语言量的积累逐渐增加以后,把语文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对于提高语感层次是很重要的一环.除了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外,我还将在课文教学中渗透语法和修辞方面的浅显知识,引导学生怎样把话说得通顺、正确、简明,说得有文采,说得动听感人,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语感向更高层次进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