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6529 浏览:220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有着的最大不足就是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上教师不知疲倦地讲,学生不厌其烦地记,教师讲累了,学生听够了,也记烦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于兴趣。”面对这样的近况,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结合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熟悉。

一、善抓开头,触发学生兴奋点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优秀的语文老师而言,会十分重视课堂的引入方式,由于一节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对一堂课的进展方向和实际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生动新奇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更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的导入法有故事导入、图片展示导入、歌曲导入等。如:八年级课文《阿里山游记》,先播放歌曲《高山青》,在歌声中导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答)你们喜欢这首歌吗?知道这首歌写的是什么地方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如诗如画的阿里山吧!”学生的留意力全被吸引,课堂的效果自然会很好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语文课堂布满生机

在语文课上,教师应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精心设计活动方式以唤起、维持并推动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介入课堂,和课堂融为一体。例如:在我的教学中设计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每周确立一个主题,人人准备,如: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确立“感恩”这一主题,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资料,阅读一些关于感恩的书籍,然后写成文章,经过反复的修改,在课后与同学之间试讲,最后在语文课上课前演讲。以确立主题到不定主题,在组织中逐渐完善,教给学生一些演讲的知识,对学生以后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锻炼了学生当众讲话的胆量。
语文是广义的,和社会是相融的,课堂上穿插一些时势、历史故事、社会新闻,我想课堂必有出人意料的好效果。我在讲授七年级《三峡》时,问学生想知道现在的三峡的样子吗?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代表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自然会高涨,只要适时展示出新的三峡之风景,让学生获得另一种美感,让语文课堂布满生机。

三、用朗朗的读书声感染学生

现在的学生不想读,不会读,不愿意读,朗朗的读书声少见了,我努力尝试用读书来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有感情的范读

教师本身普通话较好,感情丰富,尽量去范读,这样轻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到文章中去,如:在教授七年级朱自清《春》一文,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当然对于像《春》这样的文章,教师全身心的有感情的读,读出文中所要体现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喜爱之情,而这种情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你说这样的语文课会枯燥吗?学生会睡觉吗?可以说,学生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提高。

2.多种朗读形式共用

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需要,在课堂上主要可以采用齐读法、分角色读法、分小组阅读法等一系列阅读策略,每一节课上,都尽量让读书声布满校园。如:在教授九年级文言文《陈涉世家》,相对来说比较难读,这里我更多是让学生先自由去读,然后用齐读的策略感知文章。再分小组去读,第一小组读第一节,依此类推。花了将近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课文,尽管学生有点累,但多种形式的阅读策略,学生还是感兴趣的。古语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应该多让学生去读书。朱自清《春》一文,我用的是分角色读法,课文是讲了春天的草、风、花、雨、人。请五位同学分别有感情读这五段,举手的学生可真是多呀,可以说,学生介入性很高,融入了课堂,但是这里教师要留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朗读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

四、公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校各班级均已拥有多媒体,公道运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与朱元思书》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了富春江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首先对课文有一个直观的感觉,特别在展示泉声和鸟啼声时,学生发出一声赞叹,太美了。此时的学生已经完全沉醉在富春江的景色里了。课堂一下子显得热闹起来了,布满了生气和灵动,洋溢着兴奋和欢快,闪耀着聪明和灵光。同时还可以把重点字词和作者等相关知识点呈现出来。重点突出,易于为学生所掌握。把枯燥无味的文言文学习变为生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山水之中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仇桥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