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困境及对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9795 浏览:357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失地农民的家庭也正在承受着由于社会转型和利益结构调整等因素所带来的阵痛,其中失地农民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所遭遇的特殊困境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三和乡失地农民子女教育现状的实地调研,力图客观呈现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教育遭遇的一系列困境并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消解策略,希望有助于这一特殊群体终极达到失地不再失望、失地不再失学的基本愿望。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论文的导论部分先容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三和乡失地农民子女在生活、学习方面的真实现状的实地考察,了解到失地农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家庭生存方式的变更,客观上导致了新一轮的辍学高峰;另外,失地农民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其子女的学业成绩和教育路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等。正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概括出失地农民子女所遭遇的特殊教育困境,其主要有:家庭教育日益走向薄弱化和边沿化,教育隐患日益增多;学校教育和管理明显滞后,严重阻碍了失地农民子女的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部分缺失应有的教育支持和帮扶,政府部分在相关政策和经费的保障上很是匮乏等。正文的第三部分,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困境进行了成因分析。首先,这是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的进一步的延续和文化再生产的结果之一。其次,在现实因素中,主要由于失地农民的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文化素质偏低;学校给予关注的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失地农民家庭缺乏稳定的社会保障和相关部分对失地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等。正文的第四部分,通过对教育公平价值导向的把握和对社会支持作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通过努力构建科学公道的家庭教育体系、优化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政府部分的教育支持力度等三个维度分别论述了消除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困境的相关策略。【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困境成因对策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7导论7-13(一)选题缘由7-8(二)文献综述8-11(三)研究思路11-12(四)研究方法12-13一、安徽省淮南市三和乡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现状调查13-21(一)安徽省淮南市三和乡失地农民子女的基本生活状况13-16(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教育的主要变化和影响16-21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遭遇的主要教育困境——以安徽省淮南市三和乡为个案21-28(一)家庭教育日益走向薄弱化和边沿化21-23(二)学校缺乏对策,教育管理明显滞后23-26(三)社会部分的相关教育支持近似空缺26-28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困境的成因分析28-35(一)历史性成因:城乡教育差距的延续和"文化再生产"的结果28-30(二)现实性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缺失具体有效的支持30-35四、关于消除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困境的对策性思考35-42(一)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是消除困境的价值导向35(二)加强和完善社会支持是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35-36(三)社会支持视角下消除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困境的对策和建议36-42结语42-43参考文献43-46附录46-49后记4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