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教育信息化调查与浅析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3913 浏览:98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造就新型农民。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提高农民素质就是要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职员的培训、环境的支持等诸多方面。只有对农村教育信息化进行研究,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作用,使农村教育信息化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处于全国的中部地区,是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纽带。在国家确定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期,如何以农村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区域经济,改变城乡二元制的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安徽省面临的重要课题。安徽省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鉴于硬件设施、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差异,农村和城市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关键也各不相同。假如农村教育信息化和城市教育信息化使用同样的指标体系可能会由于对指标理解的不同,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本文针对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实情况,建立一套轻易操纵、能够反映农村教育信息化真实现状、与农村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基础相一致的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首先,选择54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原始信息,对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建立样本数据矩阵表。通过信度分析,得出样本数据矩阵适适用|教育论文网|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其次,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衡量教育信息化的7个主成分:F_1是学校信息化发展潜能,F_2是教师信息化水平,F_3是学生信息化水平,F_4是学校信息化的社会效益,F_5是学校信息化建设,F_6是学校信息化意识,F_7是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上7个主成分可以72.778%的置信度反映学校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得出决定每一个主成分的指标,用7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值作为权重,构造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评价模型:Y=4.686×F_1+1.906×F_2+1.622×F_3+1.370×F_4+1.287×F_5+1.160×F_6+1.069×F_7,并根据该评价模型得出各个学校的得分和名次。再次,运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对农村教育信息化数据进行分析,将所调查的学校分成四个等级,得出每所学校在全省农村教育信息化中所处的等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教育信息化存在各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缺乏长远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硬件投入不足、投入比例严重失衡、社会效益低下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充分利用信息化设施;实施学生教育的信息化,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控制教师流失;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四周市区对农村的辐射作用,有效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差距。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人们对信息化的熟悉也是循序渐进的。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只是为发现现阶段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服务的。假如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发生改变,指标体系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甚至需要重新建立。【关键词】:农村教育信息化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安徽省高级中学
【论文提纲】:摘要3-5Abstract5-111引言11-24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1.2文献综述12-231.2.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12-151.2.2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15-161.2.3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16-171.2.4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17-191.2.5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策略研究19-231.2.6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1.3研究内容与创新点23-242农村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4-522.1农村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24-312.1.1农村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24-262.1.2农村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262.1.3农村教育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的初步确定26-312.2农村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筛选31-432.2.1农村教育信息化调查方法的确定31-322.2.2农村教育信息化调查范围的确定32-332.2.3调查样本容量的确定332.2.4农村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的设计33-342.2.5农村教育信息化调查的实施34-432.3农村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43-523对安徽省农村教育信息化调查数据的分析52-613.1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得分与排名52-553.2数据的聚类分析55-614安徽省农村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61-704.1农村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61-644.1.1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差距较大614.1.2缺乏长远的信息化发展规划61-624.1.3硬件投入不足62-634.1.4投入比例严重失衡634.1.5社会效益低下63-644.2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策64-704.2.1充分利用信息化设施64-654.2.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65-664.2.3促进教师教育的信息化66-674.2.4控制教师流失674.2.5拓宽筹资渠道67-684.2.6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68-705结论与讨论70-72参考文献72-80附录1调查表80-86附录2数据转换表86-89致谢89-9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