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情境情感试述情境试述不足设计集

更新时间:2024-08-07 点赞:6887 浏览:223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一节学案教学公开课为例,就学案教学中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关于情景设计、探究设计、问题设计等方面作一些粗浅
阐述。
关键词:学案;情境;探究;问题设计
现今教育环境的确不够理性,唯学生成绩而论英雄。而学案教学又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被视为抓分利器,由是在课堂中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练,课堂的教学唯学生是否记住知识、是否能解题、是否能答到教师预设的答案来拷问课堂所谓的“有效”。而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情感、学生的认知过程一概皆不考虑,认为那是影响“有效”追求的“无效”之举。由是我们不仅会问: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是最先有情感体验还是最先有唯理性的认知呢?我们的课堂真的只有成绩才是唯

一、直白、执著的追求吗?

【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实验初步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2.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常见金属的活泼性顺序(初步);

3.初步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回忆与再现】(我们已学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 。

二、科学实验探究

我探究一种金属是: 。
【猜想与假设】猜想这种金属能与 反应。
【实验操作】用砂纸打磨这种金属, 。
【实验现象】观察到 等现象。
【实验结论】该金属与 (能、不能)反应;
【归纳与总结】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科学探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有: 。

三、整理归纳

讨论一:通过上述学习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讨论二:完成化学方程式
铁与稀硫酸 ;铁与稀盐酸
锌与稀硫酸 ;锌与稀盐酸
镁与稀硫酸 ;镁与稀盐酸
铝与稀硫酸 ;铝与稀盐酸
归纳1:金属与 反应:
铁与硫酸铜
铜与硝酸银
铝与硫酸铜
归纳2:金属与 反应:
讨论三:金属的活动性
(1)金属化学性质的活泼程度又称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思考1:根据“知识回顾”你能得到怎样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并说说你的依据。
思考2:根据“讨论二归纳1”中的实验,你能得到怎样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并说说你的依据。
思考3:根据“讨论二归纳2”中的实验,你能得到怎样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并说说你的依据。
(2)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我们的方法有:
① ;② ;③ 。

四、课堂反馈(略)

【思考】

一、学案教学离不开“快乐”的情感准备

片段:课堂引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迟到了两分钟进教室,很不好意思。但是我是有原因的:因为我刚才路过“金属王国”时,发属王国中一片喧哗,因为他们正在选国王。在推荐候选人时,他们的发言使选举的场面更热烈了。各种金属纷纷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特长,都想得到众金属的肯定,成为金属王国的国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是评选委员,你会选谁做国王呢?为什
么呢?
生:(各抒己见。)
师:如果我们只看到各种金属的独特之处,那会很难评定,因此在选举时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进行公平选举。那么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呢?
生: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对,我们以“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标准”来衡量判断。
有效的教学情景设计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一定是符合学生的情趣体验的。公开课中,笔者借用了一个“金属王国”选国王,并请学生作为评判团的故事作为情景,展开学习的历程。一下子就抓住学生心,甚至学生还反问我“原先的国王是什么金属?”这样让人大为诧异的问题。但由此说明了学生已完全被我构建的情景所吸引了,课堂学习气氛一下空前的提升。
所以,“快乐”是学习展开的必要情感准备。

二、学案教学离不开“体验”的探究过程

从化学知识的本源上来说,化学知识是物质反应规律的总结。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试图通过实验的探究体验,进而完整地构建金属的化学知识体系。而后再用专业的化学方法表达化学反应的过程,以强化学生对实验的体验。而且在该过程中,用演示实验方法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如:“用实验证明金属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产生的气体究竟是什么气体?”“用实验证明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的灰色物质究竟是什么金属”等等,在学生的深刻体验中又一次强化知识的理解。可见认知冲突中收获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
所以,“体验”是学习展开的必经历程。

三、学案教学离不开“结构与建构”的平衡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往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让学生在“开放”的思辨中完成知识的建构。而现在我们课堂的学案中往往出现的是“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设计。究其实质是,这类问题往往只适合作测量或考试时使用,因为其背后的答案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相对的单一,而课堂中的开放式问题情境往往追求的不是学生思维方向的固定,而更多的是追求思维的无序性,当学生在思维的无序进而转化为有序,这个思辨的过程才能达到其思维深度的升华。因此这才是我们课堂问题设计的追求。
学案中“整理归纳”板块中“讨论三”注重学生的建构但开放性仍显不足。因此,课堂中教师该是直接利用学案追逐结构,还是更多的考虑建构,在建构中完成结构,这也许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平衡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