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课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7786 浏览:251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如果离开学生的参与,就会成为纸上谈兵。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和谐有安全感的氛围,让学生敢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然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整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个课堂教学过程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课堂中言行、思维都受着教师的支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总是先在心里衡量一下“是否符合老师的心意”,然后再回答,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或冷落。在这种氛围与心态下,学生只会越来越唯唯诺诺,会变得越来越不敢参与课堂教学,也就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要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就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氛围:此时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是一个与学生一样的参与者、研究者,教师会用赞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无论学生参与得成功与否,学生不用担心因说错或说不好而受到批评、冷遇。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放心”地去想、去说、去做。
创设和谐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主动权在教师手里,其
方法有很多种。如:在课前做一个小游戏或谈一些轻松的话题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在课堂上既善待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的“聪明”的学生,又善待那些反应较慢、表达能力差的“笨”学生;教师常用商讨的口气与学生对话等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老师见到你们这么可爱,就想起了我那调皮可爱的小侄儿。他是2003年六一节前一天出生的,老师现在忘记了那天是星期几,想请你们帮忙查一查。在你们书上第47页有一张2003年年历卡,请你们打开书用笔圈出那一天,看看是星期几,然后告诉我,好吗?”在这里,老师是以“求助者”的身份出现的,使学生没有了“仰视”的感觉,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一下子就消失了,他们自然会很主动地去“帮”老师。
当然,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用自己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神态、宽容大度的行动来调整、强化。

二、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能够参与

学生消除了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只是走出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学生能否真正参与探究,这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能够参与(即给学生创造能够参与的条件)。在实践中,我认识到给学生创造参与条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握好知识的增长点,精心设计问题,恰当地启发引导学生参与

新旧知识的增长点也可以说是一节课的核心,如果教师的启发能准确把握一节课的知识增长点,学生就能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轻松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个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基础之上的。这节课的核心仍是“转化”思想的运用,即把三角形转化成一个过去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进行探究。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在做了复习铺垫引入新课后,我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例吗?请试一试。”这样在学生亲自动手拼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了转化的过程,为下一步分析、比较、探究打下了基础,下一步的探究就会更主动。

2.降低教学的起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探究

由于受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的学生必然存在着知识与能力的差异。在课堂上往往有一部分学生有参与的愿望,却由于基础较差无法参与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循序渐进”的方法,尽可能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探究中有所收获。例如:在教“三步计算应用题”一课时,我首先安排了这样一道准备题:“滨河公园每条船每天收入18元,照这样计算,现有3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这是一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很容易就能解答,接着我将其中的条件“每条船每天收入18元”改为“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这就成了一道两步应用题,此题只是将前一题中“每条船每天收入18元”变为间接条件,学生同样也能比较容易地解答出来。这时我就进行导入谈话:“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第一步要先算出单一量,第二步再算出总量,这是一道归一应用题,现在老师把其中的第三个条件‘现有35条船’改成‘现在增加了15条船’还能两步解答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整个铺垫导入过程,从最简单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开始,逐渐到三步计算应用题,既降低了教学的起点和每一层准备题的跨度,又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原有知识上参与探究新知。

3.给学生留下主动参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在日常的听课中,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要学生回答,结果是要么无人举手,要么只有几个人举手。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还没有去思
考、去研究,怎可能有结果?
课堂上学生参与探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时间、条件,让学生自己探究。二是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群体探究。在组织学生进行群体讨论探究时,还要注意到“人多班大”这个实情,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与空间。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

让学生掌握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方法,同样也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讲清楚?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怎样有效地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等等,这些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地进行有意渗透、指导和练习,逐步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更有效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及时鼓励,强化参与意识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及持续时间也都是比较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激励、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正确的见解要及时肯定,对于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见解也要找到其“闪光点”给予肯定、引导。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维持较高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环南二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