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29949 浏览:1347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参与,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创设情景,激发创新灵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学怎样写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生的创新灵感往往是由遇到问题要解决而引发的,因此,创新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必要途径之一。数学教学活动的改革,使许多教师感到不安和挑战——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数学课?教师们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象是一群不再那么“听话”、“顺从”,而是对数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欢思考、交流,爱问“为什么”的学生。例如“全等三角形判定”课后的习题(如图所示):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形,然后提出问题:用我们所学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知识,只带其中一块三角形模具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究竟带第1块还是带第2块呢?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更能使学生的探索悠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的,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准备三根小木棒,长度分别为4cm,6cm,9cm,然后要求学生:(1)用这三根小木棒做成一个三角形;(2)如果把最短的那根截去2cm,或更短一些,三根小木棒还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是否任意三根小木棒都能组成三角形呢?通过学生的分组操作、集体讨论等探索与交流,一方面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由此可见,师生在交流中互动学习,学生不仅能主动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寻规律、敢探索,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成就

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真正使学生放开手脚,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充分鼓励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去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正确解决问题的效果。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维,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成就。
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3,5,7, , , 。
下面是学生可能给出的一些答案:
(1)在横线上依次填入9,11,13,形成奇数列。
(2)在横线上依次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1。
(3)在横线上依次填27,181,4879,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积减8。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其实,许多数学题目,答案都是开放的,只要学生的思考角度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与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成就。
责任编辑 罗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