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预习语文教学中预习案构建与反思集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13861 浏览:579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要想使学生跨到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展示评价的平台上来,必须还得依靠教师引导和帮扶,必须要求我们教师改变过去的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必须改变教学工作观念和意识。变过去的教学为导学,变过去的教学案为导学案。因此,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案,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导学是否成功,在于导学中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在于学生是否成了课堂的主人翁。
自从我市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推行了“二加四”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二”是指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教学案和检测案)和课后提升案(知识巩固案),“四”是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即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和评价提升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改变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推行了“四案教学”,即预习案、教学案、检测案和课后提升案,目的是使教师由原来的如何备教学转变为如何备学生,由原来的备教学过程转变如何备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案结合,环环相扣。如何备好语文教学预习案是语文教学四案中的关键,也是在语文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活动的关键案。预习的质量决定语文课堂的质量。笔者通过长期的听课和教学常规检查来看,得到了一些体会和看法,以试读者,敬请指教。

一、语文教学《预习案》的作用和内涵

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否动起来关键在于学生的预习活动,预习的质量决定语文课堂导学的质量。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有备而来(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难点而来),在语文课堂上他们的主要活动不是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因此不害怕回答问题,这就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不开口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而来,语文课堂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难点,这些难点和问题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的教学目的和解决的教学重难点,而真正地巧用预习案在语文课堂导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达到先学后教(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回去自学、课外自学、课内点拨)、以学为主(语文课堂上基本是学生汇报发言,老师适时点拨)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目的。

二、语文教学《预习案》设计构建方案

1.《预习案》的结构:

预习的目的、预习内容、预习检测、预习疑问、预习自我评价等五个方面。但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预习的目的:同时也是预习的过程,每一个预习的内容还应该包括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的内容不要太复杂,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②预习的内容一般是学习这一课程内容的开始部分,并不要求将这一课程学习内容全都练习一遍。
③预习要求在预习时要达到什么程度,其预习深度如何掌握。
④预习疑问即就是学生在预习时要产生的学习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要设置成表卡的模式发放学生。
⑤学生预习的收获成果在后面语文课堂导学时要全部运用于学生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上。

2.怎样设计预习:

①预习的目的:引发学生知识冲突。其一是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二是了解学生能独立从教材中学会多少知识;其三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到语文课堂上来。
②预习的形式:重在强调引导,就是学生通过某种途径去学习。其一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其二是以思考题、表格和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掌握的知识。

3.预习的类型:

①知识回顾型:编写复习小题,难度中低档,重在巩固已知识,为新课教学作知识铺垫。
②教材辅助型:依据学习目标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用问题填空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动手实验,先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明确、具体,难度适中,要具有针对性、思考性、层次性、启发性。

4.预习自我检测:

①检测目的:学生已学的知识学会了吗?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多少?疑问能够通过检测搞清楚了吗?
②检测内容:与本课的重点难点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易混易错点。
③检测要求:时间要控制好,难度要控制好,题量要控制好。
④操作要求:预习与相应的自我检测题一一对应。

5.我的疑问:

即学生课外学习问题生成,最好设计成表单格式。主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生成五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我提出了哪些新问题?需要交流的问题是什么?

6.预习自我评价:

即学生给自己的预习活动打分。评价自己通过独立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预习能完成的学习量。

三、语文教学预习案实施成效

1.预习案的正确实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学生课前预习达到位后,听课才能有的放矢,会抓住重点、难点,从而自然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因为学生是带着问题和难点来,这有利于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才有素材,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表见解和合作解决质疑。
3.课外预习阶段的完成,实现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目的。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促使教师去探讨和研究导法和学生的学法,让教师不得不去思考如何编写预习案、如何设计预习题目、如何设计问题、如何让学生带回问题、如何预习目的、如何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等一系列课题。最终达到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目的。

四、疑问和困惑

1.通过预习,能不能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综合、操作和实验等能力,有的学生在预习时会失去针对性,故意把要解决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这样就会失去针对性,带回的问题就显得失真和虚假了。
2.在设计预习案时,教师的切入点是否完全按新课的难点和目的进行,如何正确地把握预习的度和量,值得深思和探讨。
3.部分学生预习的时间难以保证,学困生的预习活动难以完成。我市教改刚是起步之初,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等方面还在逐步养成阶段,其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了教师导学和学生合作、展示、交流及评价活动。特别是农村学生和学困生,预习时间就难以达到,学习时间不充分,预习方式不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无法发挥。
4.有的教师试图在语文课堂上完成预习任务,但时间短、导学任务重,预习的度和量就难以达到,也会给语文课堂上的导学活动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因此产生了预习案怎样给予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怎样给予,其给予的度和量怎样控制,产生和带回的问题怎样设计等等还需进一步思索和探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