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融于学生生活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6136 浏览:198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怎样的生活就是怎样的教育,他说:“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我们当然要引导学生走向健康的生活,接受健康的教育。这一理论能够让我们直接触及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就是通过老师的指导,让有益的书籍进入学生的生活中,产生健康的影响,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得让学生感兴趣,乐于读,才会读有所感,感有所获。
关键词:阅读;生活;快乐;震撼
陶行知说:“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这一理论能够让我们直接触及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就是通过老师的指导,让有益的书籍进入学生的生活中,产生健康的影响,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据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生活化中,我感受到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到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我们应该理解,永无休止地寻求越来越大的快乐是人类基本的天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最基本的是学生在阅读时要快乐。要让学生直接获得阅读快感,有两点不能忽视。

1.注意暗示的使用

暗示,就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迅速的影响过程。暗示在教育中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它对孩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一次,我随手拿起一位学生的《冒险小虎队》,惊讶地对他说:“你在看这本书,觉得好看吗?”同学点点头。我说:“这本书太好了,老师想向你借看一下。”结果到了第二天,竟有近半数学生的桌上放了《冒险小虎队》,有些同学下课就围在一起,边讨论边用解密卡解书中的奥秘,连一些没接触过这些书的女学生也兴致盎然。这样,看《冒险小虎队》也就成了学生一个学期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就在于像这种平常的情景中,润物细无声的暗示中……

2.尊重学生年龄层次和心理特点

维果茨基认为,在学生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都是有各自特殊的、不同的可能性;同时,学习某些知识或技能总有一个最佳年龄期。比如《冒险小虎队》是针对三四年级的同学容易接受,可对于五六年级未必能产生轰动。只有像《福尔摩斯探案集》这样的名著,对五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兴趣极大,并益处多多。这就要我们注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时表现出来的特点。一次,我送了一本原版的《西游记》给一位四年级的学生,他相当兴奋,表现出强烈的阅读。可后来我问了他好几次,都只读到第一回。后来我在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里发现,高年级同学读《西游记》读得津津有味。这无疑使我想到了适合年龄特点的读物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快感。

二、让学生心灵在阅读中震憾

在阅读中,美不仅表现在一看就让人愉悦的故事中,而且还蕴含在像《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读了深感悲壮的故事里。这些一时难于说清楚的道理,通过阅读进入学生感性世界时,阅读将会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生活。因此,老师的指导就应该让学生去接近这些经典,在经典的殿堂里,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崇高”,让他们和里面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老师的指导首先要注意尊重学生不同倾向。恐怖小说、魔幻小说、侦探小说、校园小说、童话故事等都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等得到充分满足。像《哈利·波特》、《福尔摩斯探案集》还有大批的童话、儿童小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只要适当地进入学生视野,在学生心灵震撼之际,就是阅读进入他们生活之时。一位五年级的女学生,我推荐给她看《哈利·波特》,她以“反正不好看”为由拒绝了,可当我们班看完了《哈利·波特》碟片后,她竟然一口气看了三本《哈利·波特》。相对语言文字而言,视听易于接受,当学生在视听中受到震撼时,未尝不是开始阅读的最佳时机。
阅读指导的方法是五花八门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能够让学生享受快乐、感受乐趣、感动心灵,这是阅读指导无法偏离的规律,只有沿着这条路前进,才能使阅读进入学生精神生活,给学生生活增添了一分色彩。
参考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618jyw.com
文献:
温迪·威廉姆.阅读策略.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马斯洛.高级动机和新心理学.华夏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