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几个走出小组合作学习几个困境开发语文课堂资源要求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15837 浏览:626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着力于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的课堂针对性教学建设,聚焦以“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攻坚以“省级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发展框架。真正探索“减负增效,夯实了学生成长”的平台和高地。
关键词:高镇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语文学习困境;开发课堂资源
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找到一个适合课堂、适合学生、规划学生可持续发展;唤醒教师的课堂资源意识;着力构建开放和谐、动态发展的语文课堂。
2011年9月秋季,我校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上来,初步落实的内容:基于问题的课例分析:9月份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实施全校教师参与的第一轮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基于问题求解的协商对话:针对第一轮课堂问题实质的评课交流;基于评判的实效性:10月份由学科组组织实施的第二轮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基于改进的行动跟进:12月份由课题组组织实施的第三轮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基于升华的比较性反思:期末论文,反思总结。标志着高镇中学的教育规划从盲目尝试转变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转变到讲求实效。
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我自己一年来的学习研讨、亲身尝试、反思反省等环节,现将语文科“小组合作学习”几个困境浅析如下 :
一、“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知识底蕴” 难以实现语文“能力”到“素养”的内化 教师必须构建合作的“基础知识框架”
结合我所执教的九年级(3)班、九年级(7)班语文科教学真实情况,目前,最明显的“合作”障碍是:“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知识底蕴”,学生合作讨论缺乏文化元素,合作探究最终结果难以实现语文“能力”到“素养”的内化 ,知识难以转化为能力。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积极构建与探讨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框架”,才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茫然性。
教师构建的“知识框架”不是课文几个简单的提问,必须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是我国语文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而是知识最成功的迁移结果。中学语文涉及中国古代诗歌、美文,丰富的语言蕴涵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求学生不仅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更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汉字表情达意的“浩瀚”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二、学生缺乏自觉,教师缺乏监督“第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难以得到应有的补充和延伸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是课程组成的最主要部分。什么是语文第二课堂?语文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内容肤浅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内容肤浅。小组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小范围的交际、合作的习惯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但如果要持之以恒,不断激励其“斗志”,那么扩大活动范围,增加知识难度,加强应变能力的培养,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形式就显得很重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示是很好的激励方式。

四、教师课堂评价老化僵化 学生学习情感难以找到归宿

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上。课堂上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很肤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浅,不客观,没有进行多元性评价。太多的是蜻蜓点水般赏识性评价、掌声评价,如“好”“停”等字眼弥漫课堂文化氛围,课堂出现 “短频快”的讨论模式。

五、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功利性凸显

这种功利意识容易将学困生“边缘化” 合作互动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但由于存在小组之间的竞争,必然出现小组与学困生之间的矛盾,纵观几次听课和自己本人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不给小组抹黑,优生成了学困生的“代言”人,学困生几乎成了最合格的观众与听众,教学效果以点盖面,学困生日益边缘化。教师也没有去关注学困生的困难与障碍。
总之,任何一种改革都注定要尝试阵痛,农村教学改革之步履尤为艰难。近几年来,处于城乡夹缝的高镇中学在迅速崛起,办学水平突飞猛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并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一系列办学成绩取决于领导的教育思想高度,更有赖于78位教师的兢兢业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