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意识培养科技意识提高科学素质库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16519 浏览:708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成为学校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新课标的出台,助推了物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科技意识;科学素质
1674-9324(2013)07-0117-0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科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现代科技与教育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的人才。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需要树立增强学生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全面认识,在此过程中物理学科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一、以生活实用性为突破口

高中物理知识的传播,学生获取物理知识,主要依靠的是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因此,要加强高中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提高科学素养教育,就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发挥物理课堂教学的独特作用。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笔者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以物理教学课标中设计的主要知识点为具体教学内容,精选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例题,突出物理的实用性特征。课堂上的物理知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识和规律,来自生活中自然现象的抽象与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将物理知识的学习置于学生的生活常识与经验体验之中,便于掌握,信科学,热爱科学。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便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如,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六章第五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这一节的重点是讲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笔者在讲授本章节前,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2012年6月15日,“神州九号宇宙飞船发射、运行、返回”的视频剪辑,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热爱科学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科学探究的科学素养。通过身边实用材料的阅读,经过笔者合理的引导与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兴趣自己学习三个宇宙速度,笔者带领学生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两个求解公式。培养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分析归纳后形成思维的科学素养。

二、以物理史学、史料为载体

高中物理新课标明确强调了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注重高中生的观察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多数人注重知识本身系统的讲解,对于物理科学这一科学方法论往往忽视。任何一门科学体系,就是知识与方法的辩证统一。知识是客观存在的,而方法是灵活的,对于高中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只有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将物理知识灵活地掌握。物理发展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物理发展史这一板块的教学,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的养成,需要建立在物理发展史与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的了解基础上。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物理学史板块是运用。结合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合理选用适当的物理史料。如在讲人教版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节时,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特为学生讲授物理史料——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过程。牛顿虽然不是实验者,但是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任何问题都喜欢思考,在脑海里做实验,对于所研究的事情无比的专注,直到得出自己所需结论为止。他说:“从问题摆在面前开始,自己就等待第一缕曙光的到来,直到变得清晰、豁然开朗为止。”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航天、高科技领域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能激起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意识,深入理解“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物理科学理念。通过物理学史,拓宽科学方法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艰辛的科学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三、以实验教学为操作平台

物理作为自然学科之一,离不开实验教学,物理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判断,对干扰信息的排除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技创新意识。笔者在多年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向来是比较重视的。多给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课堂时间的安排,将演示实验的操作权给学生。让他们到讲台上来演示,笔者讲,让学生实验操作,将实验的动手操作机会给学生。对于物理的实验教学,笔者一直采用独特的教学模式,即“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书写实验报告”,笔者集中带领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小组讨论问题出在何处,应该如何解决,找到正确科学的方法,以实验教学为操作平台,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每节实验课的课后习题笔者都会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对于每道题,先让学生设计出方案,然后集中讨论后选择最佳方案,通过动手亲自做实验来进行验证,最后形成书面的总结报告。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与验证,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以物理课外活动为补充

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对活动课的重要性指出,在课程目标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注重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但是光靠课上的实验活动,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是不够的。在加强学生科技意识教育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中,物理课外活动也是不容忽视的,并且,课外活动较课内实验更具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如,人教版高中二年级物理下册《赫兹实验》,笔者让学生课下开展实验,通过多媒体放音乐,让学生自己吹笛子,拿麦克风唱,示波器屏幕的调幅波,跟随着信号舞动。赫兹实验的演示,示波器上连续呈现从高压感应器发射的赫兹波,形成“叭叭”的放电声,在课下仍然能分享科学家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这样在业余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观察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实操,深化拓宽课本有限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潜在的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此外,笔者还在课外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为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物理科学素养,笔者对每班的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物理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分组,设计不同的方案来指导学生阅读物理科普读物,将最新的科技知识和外国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传递给学生。根据时间的宽松程度,定期组织学生举办“实用物理知识竞赛”,通过竞争的形式,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对课外物理知识摄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高中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与科技阅读能力。
总之,几年来,笔者通过尝试以上几大措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增强了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当今时代高新技术掌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在不断地增强。
参考文献:
杜祥琬.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学的几点认识(上)[J].物理通报,2011,(07).
张峰.从物理学发展的角度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华章,2011,(24).
[3]吴亚敏,陈国庆,刘慧娟.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