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体育教学高中体育教学目前状况与解决措施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7076 浏览:21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体育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成为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 现状 措施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课程安排缺乏时代气息,内容枯燥简单。新课改要求体育课程内容安排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改变陈旧的教育方法。但目前高中体育课程安排中,仍然是以传统的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为主导内容,缺少富有新时代气息的网球、跆拳道、击剑等运动课程。且现有教学方式因袭旧式教育,部分体育教师死守一套固定的授课模式,不做任何提升和创新,甚至还有些老师采取“放羊式”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教育指导,使得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时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得体育课虚有其表,达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2.师资力量薄弱,且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在当前注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偏重文化教育,而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再加上部分高中学校存在着人员超编的情况,因而缺少引进高素质教师的机会。加之,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很多体育教师在担负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兼任课间操、训练、器材管理等工作,为教师备课和自身能力的提升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师的基本福利水平低于其他文化课老师,体育教师缺乏动力,工作态度不够积极,课程的安排难免简单乏味。
3.学校对体育教学设施投入不足。与基础文化教学课程不同,体育教学是属于实践性的科目,除了依靠教师的讲解指导之外,更离不开教学场地和器材的辅助,才能满足学生实践和练习的要求,因此,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保障体育课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但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设施投入不足,与教学需求不匹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经费审批手续的繁琐。据统计,无论是体育场地的建设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还是体育器材的购置,其经费都不是一个小数目,需要层层审批,这对于许多学校来说,都存在着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困难,从而限制了体育教学的设施水平,无法达到教育改革内容的要求。

二、改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

1.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对自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体育教学同样如此。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传统观念仅仅把体育课视为“活动课”“达标课”的陈旧看法,加强学生的素质训练。其次,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尊重个体间的差异,设置多项运动,实行选修形式,使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和新鲜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突出课程目标,完善评价机制。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环,其体育课程标准,应突出的“健康”这一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出学生的健康意识,帮助学生确立终身锻炼意识,并加强人际交往意识的培养。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指导建立起学习成长记录档案,在档案中列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心得等栏目供学生自行填写,并增加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内容,借助评价的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体育学习的目标,并将评价机制作为完善课程教学的依据。
3.加强体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优质的师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开阔眼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在钻研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涉猎到更大的体育领域中,及时了解体育界的新动向,掌握业内的最新研究成果,逐渐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够更全面地钻研高中体育的教学、教法、理念教育等,这对提高高中体育课堂质量作用显著。
4.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教育大业,必须从上到下整体努力,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应当转变领导观念,增加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实现“地利人和”,例如:为高中购置达到配备标准的体育器材;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体育场地进行维修;改善广大体育教师的待遇,对职称、荣誉的评定应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视同仁。
三、小结
综上所述,加强课程内容、理念的改革、加强体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以及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是改善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状况的针对性措施,如果能够有效贯彻和落实,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会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出体育教育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赵建强,李国茂.河南省贫困地区学校实施体育新课标的现状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6(03).
陈亮.浅析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解决之道[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张勇.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作者单位:贵州省道真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编辑/张俊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