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潜能做好物理演示实验,挖掘学生潜能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4683 浏览:115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物理演示实验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师必须认真摸索、实践演示实验,并适当地对一些物理实验进行改进。作者谈谈自己一些物理实验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改进方法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学生能否清晰地观察实验的现象。我经过几年来的探索,适当地对一些物理实验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谈谈自己对一些物理实验的改进方法。

一、“魔术”般的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格林指出:“在发现教学过程中,特意避免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解,而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引导儿童审查自己的做法,形成自己的法则的概括,并找出他自已的解答方法。”因此,精心地设计好实验,创设一定的物理情境尤为重要。新颖、有趣的实验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验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我先拿一支粉笔和一块木块,让它们从空中的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结果同时到达地面。但学生对这一结论不以为然,有的学生说:“太快了我们很难分辨谁先谁后。”这时我变“魔术”般拿出一张纸,请一位同学上来配合,我把这张纸揉成团,让它从这位同学头顶自由下落到地面上;然后捡起这张纸,把它铺开也从这位同学头顶自由下落到地面上,同学们惊叫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演示“水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可在试管中加条小鱼,当上面的水沸腾时,下面的鱼却安然无恙。在学习“镜面反射”时,我对学生说:“我有一面‘魔镜’,我会在镜上写一个大大的字但有的同学却看不着。”果然,同学们都见证了这一奇迹。讲“惯性”时,可演示“笔帽下抽纸”、“巧打棋子”等实验。上述实验不但现象清晰,而且饶有情趣,它们像“魔术”一样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二、改进方法,增强效果

演示实验必须直观、清楚、效果明显。对一些演示实验进行适当改进,以便增强演示效果,很有必要。
案例1:做“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我准备了两个鸡蛋,让一位力气大的同学用力捏其中的一个鸡蛋,怎么捏鸡蛋都完好无损,然后让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捏在一起的两个鸡蛋,轻轻一捏两个鸡蛋都碎了。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案例2:讲述大气压强存在的知识时,取一支大试管,找一支塑料圆珠笔杆,将笔尖的圆孔封住。将大试管注满水,把圆珠笔杆的尖端朝下放入大试管中(插入多半即可),然后将两管一齐倒转过来,松手放开圆珠笔杆,便会现察,随着水的缓缓,圆珠笔杆在大试管中徐徐上升,如图一所示。这个演示实验不仅现象明显,而且可观察时间长,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也较强。
图一 图二
案例3:讲述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时,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如图二,在试管中加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时对软木塞做功,消耗了水蒸气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的内能不易理解。我对这一装置做了如下改进,效果明显增强。在试管上部1/3处开一个口,把温度计插入这个开口中,密封开口处的空隙,用细线将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试管内的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膨胀做功,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降低,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三、形象演示,揭开抽象理论的“面纱”

许多初中学生常常会觉得课本上,涉及的物理现象、物理作用过程,都是很抽象、很难理解的。单纯凭借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产生感性认识,也就更加无法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概念。我们可以用形象的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物理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障碍。
如:在学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用滤纸做成一朵小白花,然后用酚酞试液浸湿放入封闭的可乐瓶(1.5L)上部,用注射器往可乐瓶底部注入微量浓氨水,很快处于瓶子上部的小白花滤纸由下而上逐渐变成一朵鲜艳的小红花。说明处在瓶子底部的氨水分子运动到瓶子上部,浸湿酚酞的小白花遇氨分子逐渐变红,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接着打开可乐瓶的盖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可乐瓶中的小红花重新变成白色,这是由于瓶中的氨分子从瓶口运动出去,使小红花逐渐变成白色,进一步说明气体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三
又如:“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课本上是从理论推导得出这个结论的。既深奥又难以理解,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我做了一个形象的演示实验:如图三,取一个矿泉水瓶,瓶口朝下把底部剪掉放入一个乒乓球,拧开瓶盖往瓶内注水,只见水缓缓乒乓球却不能浮上来,而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立即浮上来。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开放演示,让实验从课内走向课外

除了做好各类演示实验外,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物体进行课外实验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
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我让学生课后做物理实验:①一只手沾满水,另一只手保持干燥。打开电冰箱的冷冻室,约十秒钟后,退出双手。体验干、湿手经冷冻后的不同感觉。可以体会到干手受冷后的刺激感一定超过湿手。②取两形状、导热性能完全一样的玻璃杯,一只杯里倒进纯净的水,另一只杯里倒进同体积的食盐水溶液。同时放进冰箱冷冻室,间隔一段时间打开冷冻室门观察,我们发现当纯净的水结冰后,食盐水溶液尚未结冰。只有延长冷冻时间,继续降低冷冻的温度,食盐水溶液才能结冰。
又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时,我让学生在家里做实验:准备一根1米长的空心直塑料管,1张纸和一把手电筒。打开手电筒对准塑料管的一端空心部分照射进去,在空心直塑料管的另一端竖放一张纸,可以观察到纸上有手电筒的光线。若把空心直塑料管折弯,这张纸上就没有手电筒的光线。这充分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再如:学习“光的反射”知识时,我让学生在家中体验镜中镜、镜中像、像中镜等奇妙现象。具体是:拿一方小镜子照在大衣橱的镜子上,从大镜子里会看到那么多的“小镜子”,在小镜子里,也能看到“小镜子”。对于这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思考等方法加以研究,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沉浸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沪科版八、九年级教科书.
《物理实验仪器教学》刊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