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魔力作品魅力传播魔力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22960 浏览:1053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80后”青春文学是在特定的背景下,“80后”及他的读者群之间心灵的遥相呼应,抒写的是对于青春路上奇幻、孤独、叛逆的体验,它的成长之路亦离不开大众传播的推进。
【关键词】80后;青春文学;心灵呼应;青春体验;传播
2000年,“80后”一词首次在文学领域的出现,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光景,它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目前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一批从事写作的青少年群体。”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是我们耳熟能详的“80后”的代表。而“青春文学”则是“随着“80后”写作群体逐渐登场而提出的文学概念,它的写作对象、创作主体、阅读主体以青春期前后的青年人为主,是以青春和成长为主题的文学。“80后”青春文学展现着自己独特的舞台,拥有了庞大的读者群,在许多畅销书销量排行居高不下,也在文坛上掀起轩然大波,这与作品的魅力、传播的魔力紧密相连。

一、心灵深处的遥相呼应

“80后”的青春文学写作正是触及了如此的神经,引发了一系列的青春震颤。这不得不提到“80后”的青春文学写作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事件——新概念作文大赛,它是中学语文教育革命上的始作俑者。接受传统教育的我们都有体会:中学生的写作往往易于内容空洞、情感单一、形式千篇一律,这是一种常态与传统。而1998年底,上海的《萌芽》杂志社联同北大、复旦、南大、华东师大等多所名校举办了沿袭至今的“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人人均等的参赛机会以及不同于语文考试中命题作文对选手个性发挥的硬性限制,促使在大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才华的青少年写作者,它成就了一大批“80后”青春的文学明星梦,并迅速占领了青春文学阵地,如韩寒,1999 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郭敬明,新概念第三、四届一等奖得主;周嘉宁、张悦然、蒋峰、小饭等都是新概念一、二等奖的得主,他们的作品中极大地释放了叛逆、偏执、破坏的,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积累已久的一种能量的释放!是“我手写我口”的真情实感的燃烧!
就此,同处于青春期的广大读者们被“80后”青春们借助作品迸发出的向往自由、渴望理解、寻求慰藉的强烈情感深深地吸引,深深感受到了青春意绪的“正在进行时”,这是心灵强烈碰撞擦出的火花,是长时间压抑下的“酒逢知己”的酣畅,他们成了“80后”青春文学作品的狂热粉丝。我不由不回想起当时正读初中的我们情不自禁人手一本《新概念作文大赛》,回想起在高考极其紧张的节奏下,偷偷地看着《三重门》的情景,在大学宿舍里,三更半夜和舍友们激烈地讨论着《梦里花落知多少》里的人物、情节……这许是因为作品写的就是们所想的,说的正是们所想说的,也正是同龄读者所想所思的,彼此的内心经验发生了共鸣——心灵惺惺相惜,情感互相感应,精神得到沟通。正如当记者问及对郭敬明的印象时,接受采访的学生就这样直截了当地说:“谈不上对郭敬明的顶礼膜拜,却也有些喜欢他的文章,原因是他的世界和我的很像”,“我们都是花季少年,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同样在高考”。是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而文学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青春路上的多味体验

“80后”青春文学选择了以校园、青春、爱情等作为叙事的主题,汇聚了忧伤、彷徨、压抑、叛逆、放纵、颓废、流浪、幻想……,青春期的各种“遭遇”写出了正直青春时期的少男少女特有的情节,是一种强烈的愿望诉说和苦闷压抑下的的燃烧!
奇幻——飘离的自由与向往。青春容易让人产生美好的梦想,“80后”成长于多元化的时代,思想激进,追求时尚,崇拜偶像……与以往任何一代同龄人都不同,而平庸的生活,传统思想的禁锢使得他们得不到想要的自由、理解,这促化了“80后”对理想与美好的向往、寻找释放于飘离于现实的奇幻体验中,这是一种对于俗世的逃避,对于无法得到的自由的向往的寄托。读郭敬明的《幻城》,通篇充满着奇幻色彩,幻雪帝国、深海鱼宫、火焰之城、幻术、占星、梦境……人人都有着白色晶莹的瞳仁,白色的长发,千年的寿命和奇特的幻术。奇幻空灵的色彩始终都贯穿着对自由的渴求,引起了多少少男少女们想要自由独立生活的共鸣。
孤独——成长的忧郁与彷徨。青春的孤独是成长路上的独特体验,而在“80后”看似“重复”的生活让青春倍感孤寂,由之而来的是成长的忧郁与彷徨。《长安乱》、《梦里花落知多少》、《天亮说晚安》、《霓路》、《红X》等多部作品,把这种青春期特有的情绪抒写得淋漓尽致。《长安乱》中的释然从十八岁闯荡江湖到夺取了武林盟主的称号,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这许是他孤独的宿命;《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颜白松和李茉莉在欺骗和相互利用的隔阂下内心深处充满着孤独;《红X》中沈铁生在最落魄的时候,感受最深的是孤独:“妈妈救不了我,李小盛救不了我,杨晓救不了我,杨繁也救不了我。他们都是我爱的,可能也会给我饭吃,但是救不了我。”作品叙写的孤独让我们感受到了期间散发的阵阵忧郁与彷徨——行走在路上,却向何处去?
叛逆——现实的反叛与抗争。不同于《我爱阳光》的“保送生”,不同于《花季雨季》中阳光下成长的少男少女,旷课、、打架、逃学、退学、污蔑老师、诋毁“好学生”等具有强烈叛逆性格的人物反复出现于“80后”青春文学作品中。如《草样年华》中邱飞、杨阳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学校里是不务正业的“坏”学生,放纵堕落,无心学习,整天琢磨着逃避考试、偷窥女生宿舍、谈恋爱、玩乐队、喝酒、打架。作品的主人公们以通过对现实的反叛与抗争来捍卫意识深处独立的精神,追求个性又渴望被理解、被认同,他们在矛盾的心态中苦苦找寻着内心深处的安定,这也是青春时期内心矛盾的真实写照。不管是无奈于渴求的自由而产生的奇幻,还是犹豫与彷徨下的孤独,或是在与现实的反叛与抗争下的叛逆,都写尽了少年无数的青春体验。

三、大众传播的推波助澜

作为“80后”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发行量惊人,《三重门》一书在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销量即达百万册;郭敬明《幻城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一书也是在出版约也一年的时间里行销百万册,而他的成名作《梦里花落知多少》据说以260万册的发行量突破了中国图书发行史上的最高记录。春树的《北京娃娃》,据说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而且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其实,出版社的大牌编辑的独具匠心为“80后”作品的热卖和“80后”青春的成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韩寒的《三重门》的顺利出版离不开作家出版社的袁敏的匠心独运,郭敬明的《幻城》的出版离不开春风文艺出版社著名的责任编辑时祥选的煞费苦心……
让我们再来看看与“80后”青春文学密切联系的重要的传播事件: 2004年8月一部近百万字的作品集《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它“收入了70多位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文学的小说、散文等各类作品,个中几乎囊括了近年来活跃于媒体和涌现于文坛的80年代的绝大部分代表性人物。”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为该作品集作的序中充分肯定了对“80后”的才气,这无疑为“80后”更好地进入文学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6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先锋小说“开山人”马原选编的《重金属———80后实力派五虎将精品集》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书中马原将“80后”阵营人为地划分为“实力派”和“偶像派”,并在序中逐一评价了“五虎将”的作品,李傻傻的暗示意味、胡坚的智性写作、小饭的先锋意识、张佳玮的“意识流”以及蒋峰的文字精准让马原认为他们在各个向度上都达到了80年后作家的最高水准,这无疑具有导向性的广告效应。
有评论说“‘80后’先进入市场,再进入文坛”,不论其恰当与否,但有些“80后”的作品正是借助网络进入了读者的视野,凭借着网络的传播优势,迅速聚集了大量读者,冲破了图书市场的藩篱,它们通过获得点击率得到读者的青睐,引起了主流文坛的关注,获得了进入文坛的某种资本,这促使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进入到自由的文学创作中来。据以“80后”为主要作者队伍的“苹果树中文原创网”的不完全统计,与“苹果树中文原创网”签约的作者高达两万人,而其中绝大多数“”的身份,都是在读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网络的盛行着实为“80后”们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更直接、迅速、广泛地接触读者的视野,也为作品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从而为“80后”青春文学的盛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王涛.为“80后”正名[J].理论探索.当代文坛.2011(3):37
梦游.80后作家成名之路.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
[3]李傻傻.李傻傻三年文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何睿,刘一寒.我们,我们——80后盛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