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中负迁移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5874 浏览:201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结合具体实例研究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负迁移的表现和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防止负迁移的几种教学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原因;教学对策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负迁移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人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从具体的实例中研究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负迁移的表现和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防止负迁移的几种教学对策。

一、负迁移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小学数学中负迁移现象比比皆是,它们的产生不是随机的,而是伴随着一定的特点和原因。

1.知识相近的误会

在数学中,有不少相近的知识,它们乍看起来差不多,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容易产生混淆。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部分学生受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影响,在列小数乘法的竖式时也把相同数位对齐,结果导致计算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不理解。因此便产生了负迁移作用。
由于小学生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往往产生错误的联想,得到错误的结论。

2.旧知定式的干扰

定式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式使学生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学生采用新的方法,顺利解决问题。
如,学生在学习认识公顷时,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但是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总把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错认为是100。这是因为其余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从而产生了知识的负迁移。
定式还表现在一些数学题目中,由于这些题目条件相似,问题也相似,因此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往往按照原来固有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3.不良习惯的致因

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学生产生负迁移的主要原因。
另外,诸如此类的题目,学生算出结果之后,略微口算,其实就能发现结果相差很大,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及时检查的习惯。

二、防止负迁移的几种教学对策

看来,由“负迁移”所造成的典型错例在教学中比较常见,这些“负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迁移”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负迁移”往往是无法避免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负迁移”,在教学的环环战斗的过程中又有什么应对策略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本人总结出下面三点做法:

1.课前环节,巧设埋伏,激发情趣

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教师要对所学内容会产生的负迁移进行预设,并利用学生产生的负迁移资源,展开思辨,在辨析的过程中明确方法。
在这样思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课堂就像一场战争,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把负迁移转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地促进概念的形成。

2.课中环节,因势诱导,启迪思维

数学课上,不少内容会受到负迁移的影响,朝着错误的结论发展,这时教师就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走出误区。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在授完能被2、3、5整除的数后,学生掌握了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是看个位上的数字确定。接下来问学生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能否用上述方法,学生不假思索作了肯定。通过学生自主举例子验证得出结论: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用“看个位上的数字”去判断根本行不通。要找到解决问题之法,必须另辟新径。
此外,数学课堂中的练习阶段,为了避免负迁移造成的影响,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题,有层次地进行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复习环节,越沟跨堑,强化辨析

授完某一章节的内容,都要对这一内容做一个系统的复习整理。复习时,将一些似是而非,形同实异的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比较中练习。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以及教师关键处的“点拨”,对沟通它们的内在联系,辨清它们的相异之处,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本章节的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在教学活动的环环战斗中寻机导入负迁移,有意识地让学生尝试点出错的“苦头”,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来发现错误,找准病因,这样不仅能避免类似的差错,同时,对经过一番“波折”获取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运用更灵活。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69-293.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4-76,83-91.
[3]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7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