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培养论化学阅读能力培养“三部曲”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19408 浏览:844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基本能力。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效丰富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化学试卷涉及大量信息题,越来越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化学教材,使他们逐步做到会读书、读好书,这既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又是进一步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培育阅读心理,形成阅读习惯。

习惯是形成能力的关键,为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育健康愉悦的阅读心理。

1.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

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心理活动支配的,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心理,才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项工作应由初三绪言课开始,教师自始至终要求学生通读教材,要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阅读。例如在绪言课上,当在讲完4个基本概念和做完演示实验后,采用课堂上师生共同阅读的方式,以求达到完整的教学效果。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采取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要求独立完成,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定下一个几乎人人都能达到的目标:通过一年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能较顺利地阅读教材,体会各段教材的意义,并能结合教材解答一些问题。由于这一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学生不会觉得遥不可及,而是“跳一跳,够得着”的,平时的训练中便能保持一种愉悦的阅读心理。

2.阅读习惯的形成

为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精心设计是必要的。主要有:①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从而提高阅读的实效。②读思结合的习惯。阅读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实践证明,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只有一边阅读,一边联系地思考,才能弄清所读的内容,实际上带着问题的阅读习惯和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是相伴而行的。③读写结合的习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为学习的两种重要手段,读、写一定要有机结合。这样的阅读,好像是在牵着一条线在走,非常清晰。④读解(题)结合的习惯。解题,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巧能力的好方法。经常有学生反映听老师讲例题时觉得很清楚,可一到自己做题便又觉得无从下手。如果学生有读、解结合的习惯,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了。读解结合可以是读例题与解题相结合,读笔记与解题相结合,等等,通过读例题、读笔记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次的复习机会,通过解题可以检验阅读的成效。

二、教给学生善读的技艺。

1.化学概念的阅读

阅读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台阶。在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是不同的。化学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逻辑性、概念性、抽象性等特点。阅读化学概念时,主要抓关键的字、词,引导学生剖析词义,最终达到“其意自见”的境界。

2.化学图形的阅读

(1)理论图。化学中的理论图,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
(2)曲线图。化学中的曲线图,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3)实验装置、操作图。化学中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重点抓住实验内容、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的原理、实验要求的条件及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等几个方面,着重思考化学实验的原理、实验结论、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重点,运用正确的方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法善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3.实验数据的阅读

化学教材中的有关实验数据,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在教材的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据的大小和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

三、训练学生读题,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经常反映“化学课很有趣,就是题做不对”,其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读题,没有把题看懂,当然就不能按正确的思路解题。结果,做作业时间花得很多,收效却很少。因此,在讲解例题、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求学生反复读题。在读题中,第一,弄清题意,分析清楚本题所涉及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及现象,其中特别要注意关键的字眼,如“完全反应”、“反应后”、“反应一段时间”,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有反应还是没有反应,等等。这些字眼是题中的条件或计算的依据。通过读题弄清题目类型(计算题、实验题、简答题或推断题),分清已知条件和所求,从化学涵义着手,确定解题的途径。初中化学计算所用到的运算方法大都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却常常出现计算上的错误,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学生未弄清化学计算所依据的概念、理论和实验事实。
四、注意点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继续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论证说理能力。为达到以上的目的,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课本叙述概念的条件及其局限性。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仅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分类时,化合物只从无机化合物分类;燃烧的条件仅限氧参与的一般燃烧等。
2.善于联系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初中化学课本上物质的性质实验、制取实验、鉴别,我们只要设计恰当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均能读懂课文。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发馒头加碱,灭火器等,学生通过观察就会获得鲜明的印象,对教材就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了。
3.不要放过疑难问题。要看书,要对问题理解,就要多下工夫,钻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不要放过似懂非懂的问题。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始终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