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题进展学生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中心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5068 浏览:138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采取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呢?

一、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知识一环扣一环,引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就像建房子一样一层一层地升高,学好前一堂课的知识,才能学好后一堂课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启发、引导学生引用学过的知识解答新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索知识、寻求解题思路的活动中来,使学生从旧知识里找出新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很好地掌握新知识。例如对于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2页的例2:一辆汽车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我首先把例题改成两道简单的准备题:1.一辆汽车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我先让学生解答出两道准备题后,再出示例题,然后让学生找出例题与两道准备题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懂得解答像这样的应用题目,先要找出中间的问题(第一道准备题的问题就是中间问题),才能求出问题。了解、掌握解题的特征,就能迅速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完成教学目的,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二、利用直观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已知条件或问题开始,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思维,不断地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我首先出示所要教的图形,通过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了解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等各有多少条边、边长总和是多少,再告诉学生各种平面图形边长的总和就是它们的周长,使学生掌握求各种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再找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计算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又如在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时,我先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体积,再让学生算一算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棱长的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积,再来把它们与数出的积相比较。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来教学,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三、把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知识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抽象知识的应用题比较多,有些题比较难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知识来理解,这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发展思维和提高解题能力。我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如: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一个地点开出,相背而行,甲船每小时行20千米,乙船每小时行30千米,航行4小时,两船相距多少千米?有些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这样理解题意比较清楚,能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又如教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等腰三角形可以拼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我让学生动手用纸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三角形或者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三角形的三角板来拼一拼,最后把学生拼出的结果归纳后板书出来。这种动手学习的方法学生易学易懂,学过的知识过后 也记得较牢固。我在教学中,常让学生多动手把抽象知识化为直观知识来解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发展学生解题的思维方法。

四、巧设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练得精和练得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
如教学“三角形的高”概念时,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认为三角形的底边在水平线上,左、右、上位置的边都不可能作底边。如果底边定位不明确,就会影响学习三角形的高的知识。于是,我在教学时,先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教学模型,把它们粘在黑板上,不断变换底边的位置,分别画出这三种三角形的三条边上的高。还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这三种三角形的高,让学生观察、比较、确认,最后归纳出:锐角三角形可以作三条高,每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也可以作三条高,其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作为它们的底边和高;钝角三角形也可以作三条高,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两条高在三角形外。这样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比较、确认,准确理解了三角形高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责任编辑罗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