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歇尔对“马歇尔计划”教学设计再深思大专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27697 浏览:1230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最成功的计划,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经济表现。其实施目的除控制西欧,帮助西欧恢复正常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外,也是当时美国在经济、政治和战略上的自身需求。
【关键词】马歇尔计划;经济需求;政治需求;战略需求
1671-1270(2012)03-0085-01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也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经济表现。作为高中历史必修Ⅰ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均对此问题进行着重分析。然而在研读一些关于此问题的教学案例、观摩课和公开课后,发现关于“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教学设计,大多围绕“为了援助欧洲恢复凋敝的经济境况,进而加强对西欧控制”、“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在政治上稳固资本主义制度”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就“马歇尔计划之目的”而言,它不仅是美国扶植和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而且亦是当时美国的自身需求。本文就经济需求、政治需求和战略需求等三个方面加以诠释与解读。

一、经济需求:稳定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

战后,美国国内市场因迅速发展的通货膨胀正在逐步减缩,而在战争时期膨胀起来的生产能力,迫切需要扩大国外市场,以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当时很多人认为,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繁荣,只是“昙花一现”,因为美国的繁荣是建立于140多亿的出口贸易额之上,而这些出口的大部分都是输往美国最大的传统市场——欧洲。而历经二战的西欧地区经济陷于崩溃边缘,美元和黄金储备几乎枯竭,外贸能力几乎为零。特别是1946年底,凋敝不堪的西欧又突然遭遇百年罕见的严寒,这对战后的西欧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西欧唯一的大国——英国,在1947年一半以上的工业完全瘫痪,农业生产下降到低于19世纪水平,失业人数增至600万以上,配给比战时还紧缩。西欧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崩溃的景象。例如:1947年法国损失了320万英亩的小麦,居民的口粮定量减为六英两面包。德国生产水平,1947年1月仅为1936年德31%,2月再降为29%。西占区物价飞涨,货币发行额已达天文数字,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天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鉴于财政状况急剧恶化,西欧国家开始采取措施减少从美国的进口,以免造成大量贸易逆差。[3]而且西欧各国满目疮痍的惨状,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根本无法为本国的经济发展保持必要的进口数额。
这些对美国来说,意味着在二战期间所增强起来的经济力量,遇到了不稳定的且日趋缩小国内外市场。国内外市场进一步缩小,则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类似于1929—1933年“经济i大萧条”的局面会再次出现在美国。而美国统治集团也深切地预感到经济危机的来临,1946年10月14日《纽约先驱论坛报》刊载了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司副司长乔治·贝尔的讲话。贝尔说:“除非打开更大的世界市场,美国将使自己陷于破产之中,……两三年内,美国工业虽能充分供应国内市场的需要,但此后就得靠我们的对外贸易来弥补……。有一个组织最近透露,倘今后九个月内不能成功地发展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它们必将解雇50%的就业人员。”[4]于是,夺回西欧市场、防止生产过剩的国内经济需求与扶植西欧经济复兴之目的便冠冕堂皇地揉为一体,可以说援助西欧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用其过剩物资给予友好的协助。”[5]是“出口救国”的政策,它的实施对“几乎所有美国人都有利。”[6]
按照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援助,1948--1950年间,在美国对西欧的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从36.3%激增至73.2%,呈直线增长趋势。战后西欧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海外私人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马歇尔计划,不失为美国在战后促进经济发展的高明之举。

二、政治需求:削弱,稳定资本主义世界阵脚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逻辑上必然的延伸。[7]“杜鲁门主义”宣布美国欲承担全球范围的遏制世界共产主义的使命,称霸全世界,而要称霸世界,首先必须夺取全球战略重点——欧洲,特别是西欧地区。
而战后西欧经济上濒临崩溃,使得各国统治者忙于转嫁危机,处境艰难的人们更是苦不堪言,对政府不满的反抗情绪有增无减,社会动荡加剧,阶级矛盾日益激化。1947年5、6月间法国掀起全国性罢工浪潮,国内的重要工矿企业和铁路干线陷于瘫痪。与此同时,英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风起云涌。许多人甚至开始相信共产主义,在群众中的威望也不断提高,力量日渐壮大。据统计,1947年,西欧各国员总数达400万,是1939年的8倍。随着力量的不断发展,在一些国家,很快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党,并参加政府内阁。从1945年到1947年,意大利、法国、比利时、丹麦、挪威、奥地利、芬兰等西欧国家都有人参加联合政府。欧洲影响的扩大和西欧各国政府表现出的虚弱无力,引起美国统治集团极端恐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惧。当时宾夕法尼亚州国会议员弗朗西斯·沃尔特斯危言耸听说:如果不复兴欧洲,“用不了几个月共产主义就会席卷整个西欧。”[8]那么愈来愈广的共产主义就会影响包括美国在内的更多国家和地区,这无疑会危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统治秩序的稳定。于是,美国积极“炮制”马歇尔计划,用“面包”和“”阻止人。尽管一些国家(如法国)的政权起初投向美国的行为,引起了该国的强烈不满,而当马歇尔计划显现出立竿见影的作用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西欧的势力迅速衰弱,其影响力已不可与先前相比。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比较成功地阻止或限制了正在挺进中的共产主义。

三、战略需求:遏制苏联,扩张世界霸权

战后西欧因经济凋敝引起的如火如荼的共产主义运动,对于美国来说是极不利于全球争霸之需求。哈里曼委员会发表的“欧洲复兴和美国援助”报告中指出:“如果中欧、西欧和地中海欧洲陷于绝望以致变成共产主义,斯堪的纳维亚也将落入同一阵营……西欧的这种转变……将急剧地改变美国处境。……这将是灾难性的变化。”[9]假若失去西欧这个对抗苏联的重要阵地,美国固然再强大,但要遏制二战后政治上享有很高威望、军事上拥有相当实力的苏联,也是“孤掌难鸣”的。因此,美国必须与西欧国家结盟,才可确保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为此,美国必须义无反顾地把西欧从“泥潭”中拯救出来,给困顿不堪的西欧经济“输血”。所以,美国以马歇尔计划协助西欧摆脱经济困境,充当“欧洲救世主”同时,又增强了抗衡苏联的实力,达到一箭双雕之效。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杜鲁门政府对欧洲政策的重要内容,与杜鲁门主义被喻为“一个核桃的两半。” 其的实施达到了美国预期的政治目的,为此杜鲁门曾说到:“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的专制统治”。同时,马歇尔计划使西欧成为听从美国旨意的恢复了元气的伙伴,因为接受马歇尔计划是附有条件的,受援助国必须与美国签订多边或双边协定,逐步削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与开发的权利、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及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等。马歇尔计划使得西欧国家日益依附于美国,这为对抗苏联的西方军事联盟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以此计划为纽带促进了欧美联合并建立了战略同盟,增强了美国与苏联进行冷战的量,使美国在冷战中处于有利,进而确立其霸主地位。
此外,马歇尔计划对苏联和东欧关系也一度产生了一定的瓦解作用。美国十分清楚苏联不会接受援助,但马歇尔计划却把苏联和东欧都囊括在内。东欧很多国家在二战中也遭受重创,战后财政极为拮据。因此马歇尔计划一“出笼”就得到一些东欧国家的追捧,可后来由于苏联的强烈反对与制止,而拒绝了马歇尔计划。虽然一些东欧国家迫于无奈抵制了马歇尔计划,但由此留下的阴影是难以消除的,而且随着东、西欧国家间经济差距的愈来愈大,矛盾与怨恨也就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的结果——苏联走向解体。从这种结果来看,美国达到了长久之战略目的。
综上所述,战后美国以适当数量美元叩开西欧市场大门,既可凭 “欧洲救世主”姿态沽名钓誉,又免于经济危机之虑,还可乘虚而入,扩张霸权地位,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所以,教学中在探讨马歇尔计划目的时,需将美国的自身需求一并分析,将有助于引导学生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同时,这对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的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提升与养成,无疑是很有裨益的,进而也体现了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M](1945—198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委员会,战后世界历史长编[M](1947年).第一编.第三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3]何春超,国际关系史[M]下册(1945—1980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
[4]《战后世界历史长编》委员会,战后世界历史长编[M](1947年).第一编.第三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5]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M](1945—198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刘金质,冷战史[M](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7]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M](1945—198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8]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M](1945—198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9]《战后世界历史长编》委员会,战后世界历史长编[M](1947年).第一编.第三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