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14491 浏览:604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探究“烛之武退秦师”的深层原因;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把握;

 源于:论文集www.618jyw.com
 

2.“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及主要人物形象的感悟。

【教学方法】
讲读,探究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

(1)参看注释,粗通文意;
(2)思考、讨论文后练习一中的四个小问题。

2.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介绍《左传》背景,导入新课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战国时期著名史学家左丘明所著。

补充介绍:“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2.背景介绍:

公元前632年,即本文故事发生前2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而在这场战争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与晋国结下仇怨。本文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字词学习,整体感知

1.指读(一人一段)

2.字词点拨

(1)重点实词意义(见教材)
(2)主要虚词用法(见教材)
(3)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讨论:
例句:越国以鄙远。(使动)
3.范读

4.提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最简要的文字概述一下。

明确:春秋时期,晋国联合秦国进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危急关头,郑侯派烛之武作为使臣去说服秦穆公。烛之武对秦伯晓以利害,秦伯最终撤走围郑的军队,秦晋联军被分化瓦解,郑国的危机得到化解。
5.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文意,那就是“烛之武退秦师”。按照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本文四节,主要写了那些内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
①秦晋围郑(发生)
②临危受命(发展)
③智退秦师()
④晋去郑存(结局)

三、研读课文,感悟重点

1.提问: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感悟,交流)
明确:动之以情,晓之以利。
烛之武的一番话,让秦伯知道:伐郑对秦国没有好处,只会对晋国有利;而不伐郑则对秦国有利,因为这样,秦郑两国可以“行李往来”,而郑国可以“共其乏困”。在利害面前,秦伯最终作出理性的选择。
具体方法:
(1)为秦着想。文中一些话,既让秦伯感到有理,又让秦伯有所触动。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利用秦晋矛盾。让事实说话,迫使秦伯最终放弃攻郑的计划。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夫晋,何餍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提问: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你是如何认识烛之武的?

(讨论,交流)
明确:烛之武对郑侯是由怨言的,因为尽管他有才能,郑伯却不能重用他。但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他能够捐弃前嫌,放下私怨,以国家利益为重,慨然赴任,最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说服秦伯撤军,解了郑围,其智慧与勇气令人敬仰,其精神与品德令人叹服!

四、深度解读,拓展探究

1.探究一:烛之武之所以能够说服秦伯,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交流)
明确:在秦、晋、郑三国之间,秦与郑之间有无根本性的利益冲突,这是烛之武能够顺利说退秦师的最根本的原因。烛之武的一番说辞,至少让秦伯明白:伐郑于秦无利(“邻之厚,君之薄也”),存郑于秦有益(“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在利与害的选择面前,秦伯当然不会舍利而取害!
后人评价烛之武“一语能退十万兵”,对他及他的才能褒奖有加,这无疑是对的。但我们深思一下,烛之武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吗?主要还是因为他能够分析形势,抓住秦、晋之间的旧怨以及伐郑战争对秦、晋两国之间将要产生的影响做文章,最终让秦伯在利、害面前主动作出理智选择——退出秦晋联盟;甚至为使晋军不再对郑构成威胁,还派军帮助郑国抵御晋军,这不仅让我们看到秦晋联军在伐郑过程中戏剧性的一幕——化友为敌,而且也让我们看到烛之武一张利嘴胜过十万戈矛的神奇和魅力。这也应了孙子的一句话:两军相峙,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心者,行之本也。此言得之!

2.探究二:从烛之武“一语说退十万兵”的结果中,我们看到什么?

(探究,感悟,交流)
明确:
(1)智慧往往比勇力更重要;
(2)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3)外表的强大永远抵不上内心的强大;
(4)修身当先修心。
……

3.探究二:从“不仁、不知、不义”的逻辑中,你是如何认识晋文公的?

(讨论,感悟,交流)
探究点拨:“不仁、不知、不义”是晋文公在秦晋军事联盟被破坏,伐郑的计划破灭后说下的一段话,联系当时的环境,试想,这几句话是否出自晋文公的内心?如果是,我们当怎样看待他?如果不是,我们又当怎样看待他?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当从历史的客观实际出发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不能因一言或一辞就对他轻下结论。

五、研究性作业

人说“春秋无义战”。课后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就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这一历史现象以及争霸战争的本质等进行研究;并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对文中出现的人物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作点探究,写一篇评价性文章,以备交流。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