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反思反思课外阅读对作文教学影响资料网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19658 浏览:846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具体地说,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写作训练。作文是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通过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成为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有语文教师都有深切的感受,就是在组织语文教学中,付出的努力最多的是在写作训练上,收效最慢的环节也是作文教学。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看来,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只有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这样,作文教学才能长上腾飞的翅膀。
那么,加强课外阅读对推动作文教学有哪些理论意义呢?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自古有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如建房需要积累大量材料,要进行成功创作,首先得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从何处来?必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曾提出并强调了“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成功的写作者要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仅仅依靠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了解不同于自己时空的人和事。古今中外成功的作家和学者无不如此。中小学生要进行成功的写作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然而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都比较重,整天置身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简单的生活模式几乎将他们与广阔的现实生活隔离开来,很少有机会去观察和感受鲜活的现实生活,因而他们的生活积累非常贫乏,缺乏必要的创作素材,作文训练中的“无米之炊”也就是经常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老师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并转化为写作素材。

(二)创作兴趣是写作的主要动力——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自觉地去观察它、研究它、实践它,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何写出好文章?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他们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对之感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其中的社会生活会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些看法长期聚集于胸,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倾吐,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写作便成了一种主动行为。即使不会主动创作,当老师要求写作文,学生看到作文题时,他们会自然地把长久积聚于胸的想法与写作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写出内容丰富、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这里的“”和“共鸣”其实就是写作兴趣的具体表现形式。
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基本手法以及作家作品的风格会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期待尝试写作。这里的“期待尝试”的心理其实也是兴趣的开端。
正是这些“”、“共鸣”和“期待尝试”成为学生主动写作的强大动力,于是学生写作不再是一种被动行为,而是主动的自愿自发的行为。这写作兴趣源自于课外阅读。所以,语文教师要追求高效的作文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是根本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城二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