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误区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34017 浏览:1576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59-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教学的新对策,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归真返璞。阅读是学生语言学习很需要的“绿色通道”,我们在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也要强化学生进行泛文本的阅读,即让学生在读完教科书之后能行有余力地进行一些补充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各个阶段需要阅读的内容、达到的数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课程计划上作了安排,以小学中年级开始每周都增加了一节阅读指导课(简称阅读课),用于专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在实际课程实施中,教学还有着着误区,由于教师的教学观点滞后,对学生阅读重视不够、熟悉不足,教学策略不当,执行不力,阅读指导课效率不高。
1教学目标模糊:乱花渐欲迷人眼
阅读指导课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很多教师熟悉模糊,难以讲清。它是语文课的补充和延伸,对语文教学具有辅助功能。它既不能像语文课那样“精雕细刻”、“细嚼慢咽”,也不能像课外阅读那样让学生信马由僵、随波逐流。有些老师以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视野,应在课外、校外实施,课内是无多大作用的。这也是对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理解的偏差。固然阅读指导课的课时是有限性的(每周一课),但应该具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新课标的理念,阅读指导课基本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1.2不断丰富学生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3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4形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终生的生活方式。

确定好以上的基本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优选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进行阅读的指导练习,提高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实效,使阅读指导课真正成为连接语文课堂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让阅读成为学生精神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重要渠道。
2教学内容迷失:洞在清溪何处边
由于学生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生理有着差别,学生在阅读的兴趣和需求上是千差万别的。阅读指导课在内容上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和要求,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老师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教师课前临时东拼西凑,有的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自由阅读,或者干脆将学生领进学校图书室,万事大吉。这样的阅读指导课成了“自由”阅读课,哪有多高的效率呢?
目前,不少学校选择了自读课本为主要的阅读内容。如与苏教版教材相配套的读本有《新人文读本》、《阅读年选》、《小学语文同步阅读》等。这些读本都是专家学者们经过反复思索、精心策划、周密编写的。像《新人文读本》,在同类中是一套很有特点的读本,以精美时文为主,兼顾一些经典美文;《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以阅读主题为单元精选了很多文质精美、哲理深刻的文章,既重视思想教育,又留意了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结合。这些丛书的编者们为了充分地提炼和张扬“人文”精神,按照一定的专题进行编排,所选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灵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博大无边的人文世界里得到精神的升华、情操的陶冶、思维的强化以及性格的锤炼。
其次,阅读指导课还应该与语文课文紧密联系,做些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开展专题阅读课、名著阅读课等,那样更充实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如教学《三顾茅庐》后,先容读《三国演义》的故事,举行三国故事交流会;学习《景阳冈》,指导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后的有关章节,在获取丰富的感性熟悉之后,再来教学《景阳冈》;教学《示儿》之前,可以指导学生读读有关南宋史实和陆游生平书籍,了解了更多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后再学习新课文;学了《李时珍》,我就向学生先容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读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了。
3教学策略缺失:劳心费目觅亲知
“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我们阅读指导课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阅读指导课教师必须重视指导阅读策略。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第一必须讲求策略。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重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策略和技艺教学论文,才能放手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在阅读指导课上,要求学生运用语文课上习得的知识、策略和规律去读课文外的文章和书籍,以而使学生养成习惯和能力。在阅读前对学生先容适当的策略,如: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读书不懂就问、善于思索,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读书贵在持之以恒等;阅读中要求学生采用读书做记号、写读书笔记,抓重点词语理解等策略;阅读后,采用续写、扩写、改写或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这样课内指导策略,课外进行广泛阅读,做到“外功”和“内气”的共养。阅读课还要练习学生个体静心阅读、潜心感知文本,逐步培养学生静思默想的习惯和语感能力。
4教学“首席”的丧失:为谁辛劳为谁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老师首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天生为一个真正的好读者。阅读课要保证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弱化教师的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当前有些课外阅读课成了学生的自习课,缺少老师的指导与调控。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就会提高。”这样朴实无华的话就给我们阅读指导课很大的启迪,学生的阅读需要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教师既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同路人,又是他们的帮助者,推动教学论文者。
阅读过程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全面落实。小学生毕竟不能“无师自通”,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将有限的时间安排得公道妥当。阅读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方式,掌握什么策略,学生阅读后进行怎样的汇报,老师都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先思索周详,最好形成读书指导的案例,才能有效组织。学生阅读过程中能自主地检查阅读情况,及时巩固阅读的成果,以而体验阅读乐趣和成功的欢快。
阅读策略的指导者。作为儿童阅读的推广人,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阅读策略的指导。在阅读氛围上,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在阅读内容上,老师要善于点拨、诱导,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铺垫知识背景,学会自主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在策略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指导学生运用一定学习策略进行阅读。学生一旦掌握好一种策略,就能养成一种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一辈子受益。
阅读成果的共享者。“两个苹果互相交换,一人还是得一只苹果,思想的交流,就会得到两种思想。”开展师生共同阅读和互动交流活动,学生就会获得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在知识视野上与老师共融,阅读的情感上与老师产生共鸣,以而形成深度阅读。只有深度阅读体验才能感受到作品本身焕发出的魅力,师生共同享受阅读的欢快、收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