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进展科研方法与

更新时间:2024-01-04 点赞:19502 浏览:842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
语文教学通过实现个体(学生)发展来实现共体(自然、社会)发展,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社会对人的奴役。这种语文教学是人性的、人道的。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在本世纪七十年代末编拟的《发展语言教学大纲》认为“语言——这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
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叛逆行为中不仅包含着强烈的个性,更往往蕴藏着创造性的因素,虽不严整规范,却往往含着别有情致的“奇美”,教师如果善于欣赏这种“奇美”,并适当加以引导,一定能培养出别具一格的创造性人才。
语文教学是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换句话说,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最不可忽视的。
语文教学的个性教育应当成为语文常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应当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门学问。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一、教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办好自己的角色

探讨学生个性发展,首先要注意师生关系。因为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的架势,而应该以引导者和对话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为课堂营造一个充分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的氛围。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给学生以如坐春风的感受,学生就有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思想的火花就会得到迸发。我们如果对学生的个性予以理解和重视,就可以使得学生在个人发展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自我选择能力,从而获得不同兴趣的价值观念,学生就能在面对各种价值冲突和道德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持有主见,从狭隘的目的中超脱出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还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使得学生的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618jyw.com
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人性化的过程。

二、密切重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语文教材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样,学科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也就具有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

转变教学思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因为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绝不是单纯靠教师的灌输和讲解所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所谓“学习活动”,就是学生手、脑、口并用的智能活动以及情感、意志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学生智力活动的时间的多少、情感、意志活动的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加强学法指导、更新教学手段

《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善学”的重要。就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中“善学者”为数不多,而“不善学者”则比比皆是。教师劳而少获,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他们真正成为“善学者”,是当前和今后中学语文教改的一个着力点。学生毕竟是学生,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教师之为教师,毕竟应该比学生懂得多一点,应该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中学语文教学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现在有些课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学,而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一种片面性。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激励与引导结合,在实施过程中要尽量启发引导学生,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这指的是读者对于文学形象的感受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当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偏离轨道,甚至错误时,就不能一味地说好,而应该及时纠正。

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素质

语文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文化、业务等素质。语文教师必须爱岗敬业、爱生乐教,有较强的教改意识,要善于思考和研究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责任编辑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