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街舞街舞中职生身心进展是否弊大于利任务书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5983 浏览:16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街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对青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受到在学习上自信心不足的中职生欢迎,这与街舞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染发、穿戴另类、个性张扬等一系列问题常出现在跳街舞的人群中。本文从街舞的特征、对青少年身体心理影响两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究。
关键词:中职;自由;创造性;协调性
街舞诞生于美国纽约贫困工薪阶级的少数民族中,是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动作,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形式。它节奏强劲、风格迥异、率性自由并且具有极强的表演性和创造性,广受青少年的欢迎,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染发、戴耳环、吸烟、逃课现象在街舞一族中频频出现,街舞一族往往被与不良少年联系在一起。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特别对于我校这些综合素质比普高生差的中职生经常进行这种动作难度比较高,张扬自我个性的街舞运动是否会对他们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街舞运动进行研究,了解这种运动的基本特征,掌握其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

一、街舞的主要特征

街舞所采用的音乐节奏性强,舞者的衣着也比较自由,它的舞者有着穿着印有夸张图案的宽大T恤、拖沓的板裤、篮球鞋、棒球帽等特征,有时候还佩戴古怪的饰物。这决定了街舞运动的特征跟传统的表演有本质上的区别,又不同于一般的竞技活动。鉴于此,研究街舞的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街舞对中职生身心的影响。

(一)表演性。

街舞有一定的表演观赏性,其集力、技、艺于一体,融合了体操、武术、爵士等多种艺术元素,凭借舞蹈者夸张、舒展的技术动作,给人带来视觉的强力冲击,表现出街舞强大的自由性和艺术性,因此,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欢。

(二)创造性。

街舞把造型、姿态、表现力等因素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不同风格的街舞音乐会带给不同的舞者以不同的灵感,表演的形式也呈现多样性和变异性,因此街舞极富创造性。斗舞是街舞者比舞的形式,在斗舞里面大家通过创新的动作来赢得比赛。

二、街舞对中职生的身心影响

(一)街舞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1. 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街舞具有有氧运动的功效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街舞运动刚好符合这种特点。在街舞运动过程中,当持续进行街舞动作时,能提高心肺的耐力,并且对身体的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想把这些动作做得很熟练,就必须反复多次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对学生关系的影响。

街舞强调的是团体精神,由于大家互相交流合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街舞锻炼,笔者发现,街舞队员之间的关系比跳舞前有很明显的改善,很少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会以良好的心态去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学生还会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团结大家的力量一起去解决问题。

3. 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街舞能调节神经系统、愉悦身心。练习的环境气氛轻松自然,可以让参与者变成一个整体,人与人的接触增加,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参与者与人相处的能力,使性格变得随和。此外,音乐上强烈的节奏感潜移默化地使他们掌握节奏等基本的乐理知识,比在音乐课上单纯的教授更容易接受。街舞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街舞没有严格的规定动作,能使舞者尽情自由发挥,自我创新,充分展现个性。中职生接受新事物和创新的能力比较强,通过一段时间街舞的基本锻炼,他们可以一起进行交流并对所学动作进行新的编排,而且由于街舞又有较强的竞赛性,所以在团队比赛中他们都会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不仅可以增进中职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和发展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街舞对青少年心理的消极影响。

街舞源于美国黑人贫民区,在这种环境中的黑人有强烈的反抗和竞争精神,强调自我的个性张扬。因此,学习街舞中的青少年也会受到这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如果过分强调自我,按照自我个性去作为,很可能跟周围亲朋好友发生冲突,或者不利于青少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鉴于街舞的特征和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笔者觉得街舞对中职生的身心发展是利大于弊,街舞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运动,它的优点是能够发展练习者的协调性,锻炼身体、还能调节神经系统、愉悦身心,能对青少年练习者的心理进行调节。虽然街舞也存在家长和教师担心的一些不良因素,但如果学生有教师的思想引导,专业人士的指导,剔除其中的一些糟粕,笔者相信街舞会对中职生产生良好积极的情绪,达到娱乐和健康的双重作用。
(作者单位: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田锋.青少年街舞运动常见运动伤害及预防[J].教育研究,2010,(1).
余红盈.试论街舞运动的教育价值[J].教育教学,2008,(10).
[3]张磊.街舞运动文化特征与功能[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