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与实践选题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26953 浏览:121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又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注热点。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反映出高职教育工作者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清醒、敏锐和理性认识,同时,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和要求。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可以说,“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为区域经济服务、为社会经济服务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由环境保护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湖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的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改革,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与实践,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创业四个方面遵循共赢互利的原则,进行环境创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进而培养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该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与“技能”为中心;以“学”为根本;顶岗工作、合理报酬;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和课程计划;双方分段管理,学校全程监控。
2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充分体现“三化”和“四个结合”。“三化”是指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四个结合”是指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订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近年来,工学结合备受重视,成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已经逐步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或教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入,人员管理、资金短缺、利益分享、风险分担、产权归属、技术保密等问题成了工学结合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府没有明确的导向,甚至缺位;二是企业因循守旧,尚处在观望态势;三是职业院校自身支撑合作的资源不足。
3 工学结合走出困境的对策建议

3.1构筑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共享平台是工学结合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工学结合之路能走多远,走多好,取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又来源于他们的既得利益。作为学校而言,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拓宽就业安置路径,延展办学功能,减少教学成本等,这些目标要可见可达;对于企业而言,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募集和储备理想员工、获得国家职业培训经费补贴或税负减免、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等,是其参与工学结合的利益所求;而对于学生而言,能以更少的经费负担(学费、生活费等),学得更好、更多,学得更愉快,顶岗实习的好处多,能够实现良好就业的愿望,

3.2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应对变革,寻求合乎自身规律的务实教学之路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具体做法如下: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职业院校应根据本省和区域基础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适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由“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转变,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探索构建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应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要求,探索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要紧贴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企业也要积极主动支持、参与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职业院校应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组织教育教学。要对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重构,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

3.3企业要把承担教育责任与募集人力资源结合起来

在与职业院校合作的问题上,企业应该具有战略眼光、树立大局意识,要有为企业界和行业培养人才的意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大局观。虽然企业个体很难在工学结合中获得利益,但整个企业界获得了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企业自身在获得理想的人力资源储备上占有明显优势。既然企业整体获得了职业教育利益,那么就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成本支出,这是市场经济规则。源于:www.618jyw.com
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以努力实现“六个对接”为目标: 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三是重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四是培育教学团队,实现“结构双师”与教学要求对接。五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职业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标准对接。六是整合实训资源,实现基地建设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5 学院通过工学结合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有机对接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湖南,辐射全国,依托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和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充分发挥环保行业背景优势,对接产业、工学结合,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有机对接,专业建设与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具体表现以下8个方面:

5.1共同开展课程开发与设计

各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研究课程设计,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突出能力本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院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50 门,编写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210 部,立项省级教改课题 50 项,院级教改课题34项,发表教改论文376 篇。

5.2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

各专业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指导,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内容改革,聘请职教专家来院进行指导,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根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将环保、生物技术、食品、建筑设计、计算机、旅游管理等行业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制订了各专业课课程标准,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有机对接,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

5.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深入开展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形成了“专业+实训室+服务,校企深度合作”、“专业+设施+岗位,工学紧密结合”;“专业+项目+服务,学做深度融合”等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5.4创新构建专业标准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通过联合共建专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和培养质量标准,形成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一致、学习角色与职业角色相适应、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5个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被教育部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为国内同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标准,成为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国内同类专业建设的示范,引领国内同类专业的发展。

5.5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一是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实施联合共建,他们的实验室就是学院学生的实训室,他们所承担的较大型的项目也成为了学生的综合实训项目,从方案的设计、现场样品的采集、样品分析到监测报告编制,学生都全方位参与;二是学院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内外环保系统内的各级监测站等联合建设了实训基地40多个。实践教学条件能再现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保证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都能做到现场化,满足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5.6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人员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总体规划,拟定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学生从事的职业的通用技术技能和支撑课程、职业的核心技术技能和支撑课程、职业能力课程的逻辑结构,以及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对接行业新技术规范,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优化方案的初步意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论证初步方案,形成课程体系优化方案初定稿;继而进行各门相关课程的优化设计,将职业资格标准转化为课程目标,使相关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接轨,使课程体系更能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结合课程优化,不断修订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方案,最后构建出强化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实施。形成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互协调的动态管理机制。保证了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工科专业达50%以上、文科专业达40%左右。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专业+项目+服务”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深化“技术服务型”实训教学模式,以学院承担的技术服务、科研项目或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的项目为依托,把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实习任务与完成真实任务的对接,让教师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能够较好地适应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体验 “做中学,做中教”。学生以顶岗实习方式参与学院承接的技术服务项目和科研工作,如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973”国家酸雨研究课题、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国家重点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全国污染源普查等环保基础工作。充分体现学习任务与生产任务结合,毕业作品与顶岗实习结合,确保了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在半年或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覆盖率达100%。通过顶岗实习,缩短了就业距离,毕业生表现出较强的首岗适应能力、多岗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5.7构建稳定的教师资源库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以职教集团为依托,构建了稳定的教师资源库,精心选聘行业专家、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教师承担专业课和实践环节教学任务,形成了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学院常年聘请的教师占专业和实践课教师总数的20%以上,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的30%以上。学院注重做好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通过邀请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和课程建设,以及采用系部集中办班培训,专兼结对辅导,教研教改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效促进了学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8建设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的多元化,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学院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也离不开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各专业应积极聘请他们参与教学全过程管理,组织他们定期深入课堂,特别是校内实训课堂,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把脉”,采纳他们改进教学及管理的积极建议,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构建全方位的监控客体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客体或监控内容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管理部门的“管”。教师的“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也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则为监控的重中之重;对学生的监控除课堂纪律、听课效果等常规内容外,更应包括学生实验、实习、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院各级管理部门的监控则应包括所有为教学服务的部门,包括财务、后勤、图书馆、网络中心等部门的教学服务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顺应时展,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与创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探索和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高职院校办学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易静.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3] 宋建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管理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8(8)
[4]石建敏,赵立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4)
[5]陈德清,刘安华,高仁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
[6]陈德清.试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内容及其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7]刘佳环,陈利.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
[8]陈德清,刘安华.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9)
作者简介:
陈忠(1971— ),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此论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GB2009039)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