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设计中学语文作业设计误区及科学设计依据和原则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5956 浏览:15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

在新课程背景下,迅速推进语文作业设计的科学化,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因为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顺利内化入个人的知识结构,顺利生成和发展语文应用能力,还是对于语文教学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窠臼,正确践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焕发出素质教育的灿烂光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业设计是否科学,应以所设计的作业是否能够体现出语文教学的规律为依据。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作业的本质性内涵的挖掘,导致本来应该能够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作业练习,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倾向来认识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
1.简单化倾向。简单化倾向又叫随意化倾向,指的是教师对作业题目的难易和数量的多少不加慎重考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随随便便。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作业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巩固和语文能力的增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作业的操作却过于简单化。或者是过分地依赖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满足于学生完成这些作业,不作任何拓展性训练,更不作研究性探讨和争论性思辨的训练;或者是过分地依赖课外资料上的题目,机械地采取“拿来主义”,照搬原题,囫囵吞枣,不贴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实际,不加以合理的筛选和科学的“改编”。以上几种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荒谬的逻辑定势:只要做作业,就一定对学生学习有好处。
2.欠系统倾向。直至今日,我们广大教师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语文作业系统化设计对学生语文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素养的有效形成能够产生多么大的积极影响。对学习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从小学到中学,要接受不同语文教师的教学导引,要面对所从之师的不同意图、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作业设计。有些学生则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学习效果长期显现不出来。即使在同一个教学阶段,在同一个教师的训导下,学生也难以得到系统化的作业训练,因为许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作业设计系统化的科学理趣,更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去自觉地进行系统化的作业设计。不少教师对新课标的思想和理念虽然能够夸夸其谈,但他们不能将新课标阐明的总体要求和理论蕴涵,与语文教材的内部机制自然地联系起来,难以将这些要求和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体系,从而使之成为教学实践的航标,导致教学中整体感悟不足,而条分缕析有余,致使意韵深长的语文变得索然无味。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他们自然将语文作业设计的系统化内涵排除在“问题意识”之外。
3.高难度倾向。现实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攀高拼难的趋向,一些教师不注重作业设计的规律,认为只要加强学生语文高难度作业的解题训练,就能使学生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就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全然不考虑语文的感化、陶冶、交流、融会等特质功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在作业设计中,不仅脱离教学目标要求,擅自提高基础性、客观性作业的难度,而且滥用所谓的“新理念”,无原则地淡化文本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引发对文本问题的极端自由化讨论,放纵学生生发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观点”(其实还称不上观点,只能算是想法而已)。在提高性、主观性作业中,更是设计出一些较为高深、难以操作的所谓研究性的题目,让学生去想当然地自行解决。这些远离学生实际的作业,只能增加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起不到多少促进作用。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

1.与学科教学特点相适应。语文作业的科学设计,应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运行规律;否则,就会失去作业的促进功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618jyw.com
能,降低作业训练的效益。语文教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具有本质区别,它的特质主要体现在:(1)语文教学内容是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与艺术性的自然复合。(2)学习主体对语文信息的内化过程,是按照陶冶性转化与感悟性养成的方式运作的。(3)语文信息的教学传导要达成的理想状态是目标预设和思想生成的对立统一,有预设才有吸收,有生成才有提高。所以,语文作业的科学设计应当与以上这些学科教学特点相适应,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做作业与学语文对口衔接。这里的“对口衔接”,不是要我们在作业设计中拘泥于文本的“教学目标”,而是要我们设计作业以文本“教学目标”为依据,用从文本学到的知识和达成的能力,去解决文本以外的现实问题,从而将作业设计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这样,作业就不至于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相反,它能成为学生放飞思维风筝的彩色平台。
2.与学生健康发展相适应。语文作业设计不能单方面“以文本为本”,在依据文本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对作业题目、数量、难度、拓展度等的拟定,要以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导向,与学生语文素质的健康发展相适应,所设计的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 “以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导向”不是要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客观上讲,学生的作业训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有时还需要教师进行外部“加压”。值得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和“加压”,关键是要能够让学生愉快认同和主动接受。如此,教师的“引导”和“加压”也就成了学生“内心需求”的激发动力。如此设计出来的作业,才能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以学生为本设计作业应当依据如下几个因素:(1)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不考虑学生客观的智能差距一视同仁地设计作业,强硬地要求学生完成的做法是盲目的。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设计作业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异,起码要把作业的难度分为“高、中、低”档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作业选择的机会。(2)与学生创新发展相适应。随着年级增高,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重心已经逐步移向想象、思维等高级智能的训练,所以语文作业应当加大“思考题”、“讨论题”、“研究题”的分量。答题方式应该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找出新的审题视角,生发出新思想、新观点。(3)与学生个性养成相适应。作业设计要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个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痛快淋漓地体验自己情绪、情感的激荡,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观点。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科学原则

语文作业应该以“系统论”为导向,按照“年级目标递升”的顺序进行设计,找准年级作业设计“质”和“量”的定位。这样,才能实现作业设计的系统化、科学化,形成结构合理、逐步攀升的“作业链”,保证学生通过连续的作业训练能够持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具体地讲,作业设计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1.作业难度随年级升高而逐步递增的原则。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作业难度系数要不断地增大,在个学习过程中让作业呈现出“阶梯形”分布的状态。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作业设计应当做到难易适中。如果设计的作业过于简单,仅仅满足于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强化课堂形成的能力,或者满足于学习主体一般的应用能力的形成,那么不但使作业本身失去了意义,而且容易使作业成为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甚至养成学生的思维惰性。所以,这里讲的“适中”,不是要求作业难度的高低与学生智能转化而成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大小之间达成对等的关系,而是要求作业难度系数适当地高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以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能够起到启发、引领、促进的作用。
2.作业广度随年级升高而逐步拓展的原则。随着年级升高,作业设计的广度也要逐步拓展开来。这样就与作业难度的递升保持了同步。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文本资源的“量”的增加。所以,中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也要体现广度拓展的特点。作业广度的拓展,可以在对文本资源作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对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写作手法作适量的拓展,以充实文本资源的蕴涵,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跳”出文本“围城”,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面向鲜明的时代,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土壤里发现问题,发掘作业设计的题材。如此,作业设计就能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现实语文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作业形式随年级升高而逐步丰富的原则。伴随着作业难度的提高和广度的增加,作业形式也按照“年级递升”的顺序而逐次多样化。这就要求作业设计要有灵活的头脑,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趋向的作业形式。中学是青少年发展的黄金时代,学生不仅保持着多样的兴趣爱好,而且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能力,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还具有了一定的思辨和判断能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生发了反传统、反定势、反标准的思想火花,勇于求新、求异。所以,作业设计要推陈出新,要在精化传统的拘泥于文本的笔答式作业的基础上,推出调查式、体验式、活动式、研究式、辩论式等新颖的作业类型,让作业训练过程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与社会化、生活化发展融为一体的过程。
(张萍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2239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